中国新闻在线云南频道(记者 司孟奇 黄平)近年来,云南广播电视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紧紧依托云南独特优势,坚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总体外宣布局和周边外交战略,明确以面向南亚东南亚为国际传播工作重点,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以打造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视听融合传播第一平台”为核心,通过“建体系”“优内容”“交朋友”,将得天独厚的地方资源和地域特色转化为做好国际传播工作的强大动能,有力提升对周边国家的辐射力、传播力、影响力,助力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立足地域优势,用“地方话”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开展工作,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地方媒体要做好国际传播工作,必须立足本地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外宣战略下,善于用“地方话”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发挥应有的作用。
所谓讲好“地方话”,实际上就是利用地域优势开展国际传播。立足云南,云南广播电视台做好国际传播工作具有四个方面的显著优势。
地理区位优势。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境,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区位优势突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云南成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地区开展经济、文化、政治交流的重要枢纽。云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殷殷嘱托,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着力增强内引外联开放功能,不断突出作为“一带一路”西南方向重要门户的枢纽功能,这一战略部署和发展机遇为云南广播电视台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景与价值载体。
生态资源优势。云南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美誉,堪称全球生态系统的缩影,生物多样性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云南广播电视台始终围绕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目标定位,深入宣传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云南实践。比如,云南广播电视台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15”)召开为契机,连续推出纪录片《生命之歌》《时空大折叠—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生命奇迹—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等,全景式记录云岭大地四季大美景观,展示了云南和合共生的生态系统,其中,仅COP15主题宣传片《生命之歌》、主题曲MV《和光同春》海内外阅读量超12亿次,成为生态赋能国际传播的经典案例。云南弥足珍贵的生态资源为云南广播电视台做好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独特的自然禀赋和内容优势,使云南故事更具国际吸引力和传播价值。
民族文化优势。云南拥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各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共生共荣,多元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相互碰撞、深度融合,孕育出独具特色又相互交融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音乐歌舞、风俗节庆等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的民族文化,这一绚丽多彩的文化富矿,为云南广播电视台打造特色文化传播品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更为生动讲好中国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辟了广阔的叙事空间和创作源泉。
政策开放优势。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云南正着力推进与周边国家的“硬联通”“软联通”和“心联通”,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推出了提速建设“一带一路”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等具体举措,将云南独特优势转化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动能。这些政策举措为云南广播电视台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拓展了实施路径。
让云南声音在国际传播场域中更具辨识度、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云南广播电视台以“建体系”“优内容”“交朋友”为实施路径,进一步建强传播矩阵、深耕内容创作、创新活动品牌,同时紧抓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机遇,强化顶层设计,整合外宣平台,调整组织架构,持续赋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让中国故事、云南声音在国际传播场域中更具辨识度与影响力。
建体系,持续编织优化强劲有力的国际传播矩阵。
打造多元化传播渠道,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对外传播格局是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中提升国际传播效力的关键。云南广播电视台紧紧依托云南独特优势,致力于体系化整合全台外宣资源,推动云南卫视、云南澜湄国际卫视、云南国际频率、多语种“吉祥网”、“澜湄视听”APP以及海外合作平台等国际传播资源整合,初步构建了“两个频道、一个频率、一个网站、一个APP、多个海外平台”的立体化传播矩阵,形成了以内容为本、技术为翼、平台为基、活动为纽带的传播模式,初步实现了“台网共振、矩阵发力、融合传播”的目标。截至目前,云南卫视覆盖人口达12.55亿,云南澜湄国际卫视覆盖南亚东南亚18个国家和地区超6500万人口,成为服务澜湄国际区域合作机制的专属跨境媒体。采用“中文+越老缅柬泰”6种语言建设、自主可控的“澜湄视听”APP入围“中国—东盟数字创新成果案例”。“吉祥网”海外社交媒体矩阵使用中、英、缅、泰、柬、越六种语言进行精准传播,总粉丝量超118万。云南广播电视台参股企业下属的“云数传媒”实施了“面向南亚东南亚DTMB+OTT融媒体互联网传播矩阵项目”,地面数字电视覆盖人口超100万,仅“柬数传媒”新媒体粉丝数就超143万,成为柬埔寨头部新媒体账号,为推动中国广电技术和文化“走出去”探索了可行的云南模式。
围绕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云南广播电视台借助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平台影响力,举办“国际传播计划发布活动”,发布“澜湄传播中心”整体构架,推出“国际青年传播官”人才培养计划及涵盖多个重点项目的系列国际传播计划,进一步推动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与视听交流合作。云南广播电视台“澜湄传播中心”将以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视听融合传播第一平台”为目标定位,以云南卫视、云南澜湄国际卫视“双卫视”大屏端+海媒账号矩阵新媒体端为两翼,“七彩云融媒体指挥平台”为技术底座,联动南亚东南亚视听联盟、网红工作室联盟,央地联合共创机制等,着力构建云南广播电视台国际传播“一个平台两翼齐展多轮驱动”的新格局,努力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展国际传播舆论引导的主流舆论阵地、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引擎、影视剧出海的重要基地、区域协同的重要支点和开展国际传播服务的重点智库。
优内容,全面增强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内容辨识度。优质内容始终是国际传播的核心竞争力,更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云南广播电视台充分发挥广电视听内容形式多样优势,采用重、长、短、新多元组合策略,实现传播深度、广度、效率有机融合,满足不同受众偏好,凸显中国气派、云南元素,增强国际传播内容的辨识度。重,就是在重要场景全面展现中国国家形象和云南媒体担当。今年,在习近平主席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的重要时刻,云南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单位精心策划举办了“视听中国·走进柬埔寨”系列活动,通过纪录片发布、新媒体平台搭建、中国优秀视听作品展播等形式,进一步深化中柬广电视听领域交流合作,有效促进了中柬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2025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当日,云南广播电视台第一时间派出记者奔赴灾区,成为国内第一家到达并且首发消息的广电专业媒体。同时,澜湄国际卫视、“吉祥网”第一时间组建外宣团队,迅速推出27小时“缅甸7.9级地震特别报道”融媒体直播,发布缅文、英文报道560余条,全网触达超4900万人次,有力塑造了中国救援力量的正面形象。长,就是更注重中华文化的长时态传播和全景式呈现。近年来,用对象国语言编译了脱贫攻坚剧《山海情》、文化交流故事《舞乐传奇》、都市女性励志剧《欢乐颂》等中国优秀影视剧,累计达3200集超4.5万分钟,让海外受众通过影视剧深度了解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短,就是更注重短视频的碎片化渗透。推出《总领事眼中的云南》《老外眼中的云南生活》《你好!汉语桥》等系列短视频,以驻昆总领事、外国留学生及国际友人的视角,生动记录他们在云南的亲历见闻与真切感悟,让世界畅想“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新,就是更注重新技术的场景化应用。持续深化艺术创新和技术融合,充分运用AI技术,创作了一批彰显云南地域特色的视频产品,其中,短视频《端午安康》被新华社编译成英文版全球发布,AI短片《宝宝象的奇幻北征》获国家级创意奖项。
交朋友,大力开展合作提升中国话语影响力。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纽带。近年来,云南广播电视台通过项目共创、活动共办、平台共建等方式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搭建多领域多层次国际人文合作平台,促使“邻居”变“朋友”,有效增强了国际传播的感染力、感召力。项目共创方面,与周边国家合拍的系列纪录片《和合澜湄——金色向未来》,展现十年来澜湄流域国家的变化与发展,入选中宣部纪录中国项目库。同时,还联合缅甸、老挝、柬埔寨等澜湄流域国家主流媒体,精心打造《睦邻》系列4K超高清纪录片,创新采用中文、对象国语言的“双版本”本土化传播模式,记录真实睦邻故事,搭建区域人文交流桥梁,实现澜湄流域六国为重点的播出覆盖,传播影响力超20个国家,成为云南国际传播的金字招牌。其中,《睦邻·柬埔寨》在2025年4月1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柬埔寨当日,在柬埔寨主流媒体热播出圈,位列全网纪录片融合传播指数榜第一。此外,广泛邀请柬、越、泰、老、俄、南非等国网络博主开展“来云南过节”系列直播226场,多个国家主流媒体进行网络直播报道,海外触达超4000万人次。活动共办方面,连续六年举办承办“澜湄视听周”,相关合作成果写入国务院白皮书。与周边六国合办跨国春晚,特别是2025年的“一路欢歌一路情”中老铁路春节文化主题活动,首创将舞台搬到中老铁路春运首日列车上,生动讲述中老铁路作为两国人民的友谊之路、发展之路和幸福之路的故事。整场直播行程500多公里,全国百家平台同步直播持续5个多小时,汇聚50多个中老优秀节目,近500万人次实时观看,全网话题量达5.7亿次,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2025年第一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优秀直播节目”,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和云南故事的优秀案例。平台共建方面,云南广播电视台先后与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尼泊尔等国家新闻机构合办了《中国剧场》《电视中国农场》《中国动漫》等,构建了集策划、传播、运营于一体的全链条机制,实现优质内容“借船出海”,让中国文化产品深度触达南亚东南亚受众。
地方媒体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几点思考
国际舆论场中,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在全球化传播语境下,“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时不我待。做好国际传播工作,要始终坚持以全局视野谋篇布局、以国别策略精准发力、以创新思维突破藩篱、以情感共鸣增进认同,构建起兼具战略高度、传播精度、专业深度与情感温度的国际传播新范式,让中国声音在世界舞台上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坚持站位全局,让国际传播“同频共进”。始终坚持全球视野、国家站位、地域特点相统一,围绕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对外战略谋划国际传播总体布局,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统筹国际传播各项工作,通过顶层谋划布局、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实现国际传播与国家发展战略同频共振、与外交大局协同共进。
实施“一国一策”,让国际传播精准触达。根据对象国的不同特点,深化受众分析研究,大力推行“一国一策”精细化、差异化传播策略,既要“借船出海”,也要主动摸索“造船经验”,形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传播格局,让国际传播真正“走出去、走过去、走进去”。
强化专业赋能,让国际传播“破壁出圈”。聚焦国际传播的专业化建设与创新性突破,以系统性思维构建人才、技术、内容、渠道“四位一体”能力体系,多维度提升内容产品的国际化表达、呈现方式,穿透文化认知壁垒,消解国际话语隔阂,让中国故事的讲述更立体多元、话语表达更鲜活生动、传播效果更深入深远。
增强感染能力,让国际传播“共情共振”。积极探索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善用讲故事的方式、多模态的传播手段,在讲故事中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在场景化叙事中寓理于情、情理交融,不断增强共情感、同理心、亲和力,以共鸣跨越文化鸿沟,努力让有温度、有深度的中国故事实现与世界的“共情共振”。
作者系云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赖勇)
编辑/张红飞
责编/张亚军
编审/司孟奇
终审/黄平
大家都爱看

-
“十月暖阳访 爱伴童成长”
十月暖阳访 爱伴童成长—梅妈工作室志愿者为困境儿童实现一个篮球的承诺好人频道湖北雷锋驿站(方红霞:程双梅) 金秋...更多
2025-10-13 20:48:27

-
心系社区困难家,优苗未来暖中秋
好人中国四川成都雷锋驿站(文:晓歌 图:李俊)近日,为让社区孤寡老人与困难家庭感受到节日温暖,四川省儿童活动中心、四...更多
2025-10-13 15:24:47

-
洞口县岩山镇:开展“村庄清洁日” 清除路障保畅
中国新闻在线 湖南讯(通讯员 谢思敏)10月10日,洞口县岩山镇阳家山村以清除道路杂草与占道物为主题,组织开展村庄清...更多
2025-10-12 18:12:32

-
巧用“转化”妙笔生花 —小沙江镇中学数学教研...
中国新闻在线 湖南讯 通讯员:刘鑫婷 伍益梅 2025年10月10日我校数学教研组成功开展了一堂七年级的以有理数的除法为...更多
2025-10-12 18:02:32

-
冯艳会长到访雷锋驿站安徽总站:以舞载善践初心...
冯艳会长到访雷锋驿站安徽总站:以舞载善践初心 共话雷锋精神新传承好人中国雷锋驿站安徽总站(图 文: 张正荣)2025年10月1...更多
2025-10-11 23:20:26

-
冯艳会长到访雷锋驿站安徽总站
冯艳会长到访雷锋驿站安徽总站:以舞载善践初心 共话雷锋精神新传承好人中国雷锋驿站安徽总站(图 文: 张正荣)2025年10月1...更多
2025-10-11 23:11:54

-
当古典玉簪遇见现代芭蕾丨看敖定雯如何将《玉簪...
都说是珠联璧合,我独思玉簪前盟。空对着,仙音缭绕女贞观,终不忘,儒雅翩翩落第生。叹世间,缘字难解情字重。纵然是同心共...更多
2025-10-11 12:35:42

-
跨域传薪火 共谱新篇——雷锋驿站闽皖交流共促...
跨域传薪火 共谱新篇——雷锋驿站闽皖交流共促精神传承好人中国雷锋驿站讯(图 文: 张正荣)2025年10月7日,秋风送爽,暖意...更多
2025-10-07 21:50:00

-
跨域传薪火 共谱新篇——雷锋驿站闽皖交流共促...
跨域传薪火 共谱新篇——雷锋驿站闽皖交流共促精神传承好人中国雷锋驿站讯(图 文: 张正荣)2025年10月7日,秋风送爽,暖意...更多
2025-10-07 21:4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