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个时代,涌现了许许多多富有时代气息、个人风格鲜明的艺术家。他们以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不断努力,不断创新,通览古今,融贯中西,使中国书画艺术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将中国艺术逐步推向世界艺术之顶峰。为发掘展示当代艺术家风采及优秀作品,《中国艺术人物专题报道——人民艺术家》特别推荐艺术家大型活动,面向全国及大众展示当代艺术名家风采。
丁德武,1956年生,原上海市公安局政治部公安书刊社《人民警察》杂志一级警督、副编审,国家一级美术师。1978 年考入浙江
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作品入编《中国高等美术学院作品集》、《中国高等美术学院人体习作选》、《中国高等美术学院素描集》、 《中国高等美术学院素描全集》、《中国高等美术学院学生、研究生作品集》。版画作品《民族风情》(组画)、《阿细跳月》、《磐》、《藏书票》,《侦探小说插图 40 幅》(铅笔画),《世博会国家馆集粹》( 速写 64 幅 ) 等作品 获全国公安系统“金盾艺术奖”金奖3次、获全国“卫士之光”作品展览一等奖、二等奖。在上海汉源书店、上海展览中心、半岛版画艺术中心三次举办个人画展,出有《上海风情——速写集》、《刀韵土风——丁德武湘西风情版画集》、 《同窗——人物素描集》、《永远的陶行知——101 个成长和快乐的故事》等个人画册 。 《永远的陶行知——101 个成长和快乐的故事》一书获评首届“上海好童书”。从警生涯中荣立个人三等功 1 次、集体二等功 1 次。退休前获评近年来全国公安文艺工作成绩突出个人(上海市公安局唯一名额)受到公安部表彰。曾担任《体坛纵横》、《上海采风》杂志特邀美编, 参与选题、策划和设计的图书有《东方艺术之光》、《上海国际饭店藏画集》、《世界杯足球赛万花筒》、《第十五届世界杯赛专刊》、《亚特兰大奥运专刊》等。作品被上海图书馆, 鲁迅纪念馆、上海公安博物馆、上海消防博物馆收藏。日本《中国语》杂志,日本《上海观察》 季刊、上海教育电视台《诗情画意》栏目、文汇报《文汇画刊》等媒体作专题介绍。传略被 列入《中国世纪专家》(第四卷)、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典籍。
快乐的牧羊人
手持套马杆的汉子
大漠驼情
帕米尔高原风情
青海湖畔的藏族姑娘
彝族老人
维吾尔族老人
维吾尔族老人
维吾尔族老人
维吾尔族老人
人物写生
人物写生
人物写生
人物写生
中国人物画——有感于丁德武先生的人物创作
吴宇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首席策划、编审)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唐代中国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将中国画分为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花鸟等。但从六朝以来,中国绘画艺术则主要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其中,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通称。中国人物画的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为早,大体上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和历史故事画等。特别是肖像画,注重刻画人物神情意志,它在传统画论中也被称作“传真”或“写真”。中国绘画最先出现的是人物画科目。到唐朝,人物画因为政教宣传的需要而成为画坛的主流。中国人物画的表现形式多样,有卷轴画、帛画、壁画、石刻画、砖刻画、木刻插图、年画等,因此,中国人物画技法也是丰富多彩的。以卷轴人物画为例,其造型技法主要包括工笔和写意两种风格。战国楚《人物龙凤帛画》是我们至今见到的最早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中国绘画作品,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确定了中国绘画以毛笔为工具、用线条概括物象的艺术造型语言和审美特点,这就是以线条来塑造形象,即“以线立骨”。东晋杰出人物画家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的中国绘画美学思想,表达了人物画创作中外形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即“神”必须借助于“形”来体现,而“形”又需“神”寄寓其中才显丰满。他所作的《女史箴图卷》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卷轴画。南朝齐谢赫在他的《古画品录》一书中也明确提出了中国绘画创作的六法理论,其中“气韵生动”为六法理论的第一法,而其他用笔、造型、构图、色彩等五法在创作过程中始终是为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服务的。盛唐的张璪则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至理名言,它揭示了画家创作必须从客观感受出发并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结合的哲理,反映了生活之源和艺术加工两者辩证的关系,并言简意赅地总结了对艺术创作规律的认识。晚唐中国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还指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他总结了前人尚“意”的绘画美学思想,并予以系统化和丰富发展,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这就是“意”是主客观交融的产物。北宋著名画家苏东坡的“绘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其意在主张不要以表象摹写为满足,形似不是衡量作品优劣的最后尺度。他的艺术观并非摈弃绘画的形象特征,而是强调主观情感融入客观物象,其实质是偏重于提倡绘画的娱乐、审美作用,以及肯定绘画技巧的欣赏价值等。总之,中国绘画的艺术思维方式,不拘泥于物象表面,而重在抒发内心的感受,即重在一个“意”字,力求“神似”。它以线条为基本造型手段,体现出书法美学的内涵,重笔骨、尚墨法,着色大都单纯素雅,强调平面装饰效果,并融诗、书、画、印于一体。
纵观丁德武先生中国人物画作品,大致有以下几大特色:一是以线立骨,特征显著;二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三是以气造势,画面生动;四是以意达境,画尽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