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燕赵乡音小记者专栏: 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研学有感






燕赵乡音小记者:熊栩凝



大沽口炮台是入京咽喉津门之屏障,自古以来既有海防重镇,素有“南有虎门,北有大沽”之说。
我有幸成为参观了这一历史的见证者,深感其厚重的历史气息和民族精神的伟大。
在燕赵乡音小记者老师带领下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大石碑,上刻着大沽口炮台五个大字,接着我们走入博物馆内,大大的博物馆里,庞大炮管格外引人注目,经过岁月的洗礼,表面看上去已经锈迹斑斑,一位同学好奇的问:“老师,这是真的吗?”“当然,如果放进火药的话,还可以继续使用,只不过我们现在科技发达了,已经有了威力更大的枪支炮弹,核武器等, 不需要再用这些古老的火炮了”老师回答道,接着往前走,陈列着众多与炮台相关的实物和照片,它们虽然静默无声,但却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些实物不仅反映了那个时期中国的军事发展史,更揭示了当时的文化、经济和社会背景。当我站在那些将军雕像前,感受着他们散发出的冷峻与坚定,心中不禁涌起一种对先烈的敬意与对历史的敬畏,再现了当年士兵们坚守阵地、英勇抗敌的壮烈场景。它们以静态的方式,传达出当年士兵们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那个特殊时期人民的坚韧与勇敢。
参观完博物馆后,我们朝着炮台的遗址方向走去,到了山坡脚下,几个大字屹立在我们面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间屹立着庄严的五星红旗,我们唱响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接着,我们顺山坡走上去,到了坡顶大家也是累的气喘吁吁,可想而知当时的炮火运上去是如何的困难。
整个炮台 呈圆形,可以更好的环绕四周。这个炮台是南岸的“海”字炮台,这座炮台保存的是相当完好,站在大炮旁,我仿佛可以看到士兵们当时英勇抗敌的身影,听到炮火轰鸣的声音。
大沽口炮台是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抗御外侮的铁证,让我深感民族精神的伟大,我们青少年应该好好学习,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