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青岛城阳:河套街道非遗传承人李义琴端午节带领孩子玩转红陶榼子

中国新闻在线6月6日青岛电(通讯员 宋晓英)端午节期间,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大涧社区红陶榼子艺术馆内传来阵阵欢笑声。

原来是第四批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义琴利用端午节假期给社区里的孩子们讲授红陶榼子的制作过程和相关理论。

据李义琴介绍,红陶榼子最关键的一步便是选土,大沽河与桃源河交汇处洼地下的泥土是做红陶榼子最好的原料。取土、和泥、敲打、晾泥…光是这个环节就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

孩子们在了解了红陶榼子的制作原料后,李义琴又从陶泥捏塑、雕刻角度等方面为大家详细解说,并示范了榼子的制作技巧。还手把手的指导孩子们怎么拿泥块,怎么拿捏塑形,怎样雕刻细节,李义琴指导孩子们完成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非遗小作品,孩子们在惊呼“神奇”“好看”的同时,感受到了民间文化艺术的魅力和快乐。

胶东地区端午节有插艾蒿,系“五彩绳”,吃粽子的习俗。非遗传承人李义琴又创新的带孩子们端午节玩转非遗——用红陶榼子制艾绒香。就是将艾绒塞满填平红陶榼子的模具,压实,然后榼出孩子们喜欢的金鱼、老虎等惟妙惟肖的艾绒小动物。孩子们制作着艾绒香,吃着棕子,戴上“五彩绳”,既了解了身边的非遗文化,又感受到端午的传统风俗,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