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唐山开平:刘效来老有所乐,笔耕不辍



自退休以来,我常常想:退了休,离了岗,以后的日子如何打发?作为一名民建会员,

绝不能等同于普通百姓。在新情况下,如何为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如雾散天晴。我下定决心,将以往釆访积累下的数万字记录,利用

退休在家空闲时间,进行整理。于是,在家人的大力配合下,实现了老有所乐,而坚持


笔耕不辍。我是1962年在部队开始动笔搞的业余创作,虽因笔拙成绩不佳,但也有文章

见报,登刊,入书,还曾获过奖……

退休后,为了宣传弘扬唐山民间文化,我采写的民间游记多篇文章入选2016年1月

由唐山市地方志办公室编、西苑出版社出版的《唐山民间文化辑览》一书;2019年4

月,我采写整理的民间故事《龙母庙》、《安魂伞》等5篇传说,被唐山市民研会选

中,推给大城山公园,被编入《大城山传说故事》书中,由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发

行;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征文中,我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采访整理的《宋玉田、

于福林、胡少存控诉日军在唐抓劳工的罪行》文稿,在《唐山文史》季刊发表后,又被

唐山市政协文史委编入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勿忘冀东十三年》一书中;为纪念唐山


地震40周年,我采访整理的《震不垮的党支部》一文,不仅被市政协文史委编入《在废

墟上崛起》书中,2018年2月还被中共唐山市纪委和唐山市监委合编的《信仰的力量》

一书选用;另外,从2013年到现在,我已编著出版了《寻找》、《听雷锋同志作报告》

、《节振国和他的战友们》等五部书,约75万余字。其中,我们父子共同编著的村史

《唐山北湖畔——于庄我们可爱的家乡》一书出版后,不仅赠书给乡亲,受到大家好

评,而且还有幸接受《唐山劳动日报》记者专访,取得了好的社会效果,并有几位素不

相识的文友同我主动建立了联系

去年,为纪念建党百年,我还为《冀东烽火》 、《唐山文学》、《河北民建》等媒体

,写了30余篇稿件,全部被采用。其中, 《五元钱过大年》一文,还在征文中荣获散

文二等奖,年底又被民建唐山市委评为“市级优秀会员” 。目前,我已先后加入唐山作家

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冀东革命史研究会,使命在肩,更觉责任重大,需“牺牲

小我,完成大我”,努力发展“各种有利国之事业”。这是民建会员应该秉承的初心和使


命,我也一直牢记心中。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传承红色基因,发挥余热,不待扬

鞭,继续坚持笔耕不辍,我又先后釆写了《红色地下尖兵刘得和》、《堡垒户蒋贵其人

其亊》等十多篇稿件……

退休后的笔耕不辍,不仅活跃了我的精神生活 ,传承了红色革命基因,宣扬和传递了唐

山非遗“三枝花”,而且“五勤(即脑、嘴、眼、腿、手勤)”采写缀文成句的实践,使我



由笔在纸上作文,然后去打字社打印,到我甩掉了老年手机,学会用智能手机写文章的

迅速转变,使我脑手配合十分融洽,关节活动也特别给力,身体素质也有很大提高,真

正实现了,我当初的期待:不忘初心,传承传统,老有所乐,笔耕不辍。


作者简介:




刘效来,1961年由唐山六中应征入伍,退役后,上过山,凿过石头;下过乡,种过庄


稼。上过讲台,当过教书匠;下过井,当过老板子。还当过特邀记者,写过补白用的

“豆腐块”……先后加入唐山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曾任民建唐山市委老龄委


委员,现为冀东革命史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