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资讯 > “中国新农民”系列之‖李婷婷:在稻田里种出致富的甜

“中国新农民”系列之‖李婷婷:在稻田里种出致富的甜

来源:  编辑:   时间:2025-10-22 19:30:38

中国新闻在线(张 密 张红飞 陶家淇)10月19日,第五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在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举行。来自红河卧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婷婷,讲述了她和一粒大米的故事。
开远那片连绵的稻田,也见证了她从一个小姑娘成长为一位“中国新农民”的历程……
 
开远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隶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滇东南地区的交通要塞和中心城市。这里历史悠久,夏商周时属古畹町国范围,先秦时期属滇国领地……现代的开远市,文旅活力持续迸发,城市文化记忆鲜活。
 
秉持“无限开远不止于美”内核,开远推动文旅从“观光”到“疗愈”“游览”到“沉浸”转型。积极推动文旅产业从“观光”向“疗愈”,从“游览”向“沉浸”转型升级。今年1至8月,全市累计接待旅游者384.8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38.24亿元,同比增长8.39%,“可游、可居、可养、可创”的城市形象愈发鲜明。
 
一碗香喷喷的米饭,承载了中国5000年的饮食文化。大米是中国人心中的“白月光”,有名有姓的大米数之不尽。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的优质稻——“云恢290”,在大米家族中不仅占有一席之地,还是开远人餐桌上的最爱。
 
秧门打开,五谷丰登。
  
 
“八宝米、墨江紫米、卧龙谷香软米、勐海香米、遮放贡米、元阳梯田红米……”在“云南六大名米”中,卧龙谷香软米榜上有名。卧龙米口感软糯、清香,冷不回生、热不稀烂,不论是做米饭还是粑粑,都是绝佳的美味。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要走多少路,才能抵达我们的餐桌呢?
  
 
“云恢290”,凝聚了李婷婷的父亲李文祥一生的心血。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让全国人民吃饱饭,他做到了。
 
“找准一粒米,种好这粒米”——是老农李文祥多年的追求,他也做到了。
 
1996年,开远市引进高原优质稻种“云恢290”,在当地推广种植。李文祥从此与“云恢290”结缘,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从“一把簸箕、两把筛子、一杆秤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的云南红河卧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用“一粒米”带富了一群人……
  
 
时光跌跌撞撞,季节来来往往。
 
走进开远市羊街乡老燕子村,这里是云南红河卧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所在地,也是李婷婷的故乡。
 
漫步时间回廊,岁月如沙。
 
从小,李婷婷就跟着父亲长在稻田里,看着父亲和乡亲们年复一年地和水稻打交道。每到丰收时节,看着父亲和乡亲们挂在脸上的笑,小婷婷深知父辈们的汗水、心血和灵魂,已经和水稻镌刻、缠绕在了一起。
 
用一季的守候,写满殷殷的期望,期望在一个轮回里,又是一树繁华的芬芳。
 
“云恢290”采用原始的手工播种方式,以米种米,原生态、纯手工,种出了纯粹的味道。
  
 
时光如水,岁月流转。
 
2005年,李婷婷从城里辞了销售工作回村,看到当时每公斤大米只能卖到7毛5,乡亲们还要扛着粮食跑10公里去镇上卖,扣掉路费和路上吃饭的钱,一年辛苦钱剩不下多少钱……这种种粮难、卖粮难的现象,让李文祥萌生了自己建厂,解决乡亲们的收购难题。
 
2008年,随着米厂扩建,李婷婷才真正理解了父亲的事业,自己也融入其中。她发挥自己精通电脑的特长,帮父亲解决了很多具体困难。往年收粮时,父亲会从铁皮柜里翻出好几本厚厚的本子,上面记满了农户的卖粮数,边角都被翻得卷了边。
  
 
第二天,她把电脑搬去收粮点,蹲在装满稻谷的麻袋堆里,给农户们建起了电子台账,键盘上落满了稻谷也没顾上擦。
 
傍晚时,陈奶奶拉着半车稻谷来卖。以前,每次她都要等两个多小时,等父亲在本子里翻到她的记录才算清账。那天,李婷婷在系统上面输完她的名字后,几分钟就把钱递到了她手里。陈奶奶高兴地说:“丫头,这玩意儿真方便了!”那一刻,她才明白父亲说的“为耕者谋利”,就是让种地人少等一会儿、多拿一分踏实钱。
 
随着企业的发展,来卧龙米业参观和研学的团队越来越多。
  
 
后来她发现,很多从城里来的孩子总问:“大米是长在树上还是 长在水里?她就想着怎么让孩子们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于是创办了“小谷粒农场”,让更多人来农场学农耕、知农辛、懂感恩、惜粮食。
 
现在,农场每年接待上万人次,还被评为“全国农耕文化实践营地”。上个月,有个曾来插过秧的孩子,带着爸妈来买米,说“要吃自己插过秧的那种米”。看着孩子认真的模样,李婷婷想起自己小时候在稻田里跑的光景,突然觉得这份事儿又多了一层意义。
  
 
但愿日子清静,抬眼皆是温柔。
 
后来,卧龙米业还办了农民田间学校,5年时间里培训了2万多人次的新农人。今年的丰收季,望着满仓的“卧龙谷”稻谷,李婷婷就想起了袁隆平院士的话:“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她还记得袁隆平说过的另一句话:“科学是没有止境的。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创常新。”
 
“一生专注一粒米,只为致富一方人”,这是卧龙米业坚守的初衷。李婷婷,愿你被青春温柔相待过,愿你一腔孤勇没被辜负。

编辑:张红飞
责编:张亚军
编审:司孟奇
终审:黄平

大家都爱看

“湘”伴成长 “邵”爱童行:下花桥镇民政社工...

中国新闻在线 湖南讯 10月16日,邵阳县下花桥镇民政社工站联合邵阳市启心公益,在该镇双江学校举办了主题为湘伴成长...更多

2025-10-22 14:31:51

雷锋驿站安徽总站艺术团:承初心启新程,文化暖...

好人中国雷锋驿站安徽总站(图 文: 张正荣)在蚌埠这座淮河之畔的城市,有一支特殊的艺术队伍,他们虽不再年轻,却用热情与专...更多

2025-10-22 13:42:32

轮椅上的“点灯人”!蚌埠张爱兵:以不屈脊梁撑...

好人中国雷锋驿站安徽总站(图 文: 张正荣)在蚌埠市蚌山区黄庄街道东方红社区,常能看到一个特殊的身影——他无法像常人般直...更多

2025-10-22 13:16:53

民革蚌埠市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开展非遗项目专...

好人中国雷锋驿站安徽总站为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积极探索地方非遗项目在中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路径,20...更多

2025-10-21 09:47:58

安徽铜陵:汤沟镇开展2025年秋季“送法进校园”...

中国新闻在线网10月20日安徽电(通讯员 吴继华)为切实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筑牢校园法治安全防线,连日来,枞阳县汤沟镇组...更多

2025-10-20 10:38:06

安徽枞阳县:“戏曲进校园”演出活动走进汤沟镇

中国新闻在线网10月20日安徽电(通讯员 吴继华 吴名扬)秋日的校园,被传统文化的韵味所浸润。10月16日,枞阳县2025年戏曲...更多

2025-10-20 10:34:14

家国同庆燃秋韵,驿站启新传雷锋!蚌埠中老年文...

好人中国雷锋驿站安徽总站(图 文: 张正荣)10月18日午后,秋意渐浓的蚌埠市文化宫广场暖意涌动——家国同庆,向光前行中老年...更多

2025-10-19 17:42:17

雷锋驿站安徽总站携三家组织共筑蚌城爱心网

公益联盟聚暖流:雷锋驿站安徽总站携三家组织共筑蚌城爱心网好人中国雷锋驿站安徽总站(图 文: 张正荣)2025年10月17日,一场...更多

2025-10-19 16:44:37

小小沟通家 温暖我的家

永宁县团委开展小小沟通家 温暖我的家主题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为助力青少年破解家庭沟通密码、构建温暖亲子家庭和睦关系,10月...更多

2025-10-19 10: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