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资讯 > 卢医山下好光景 ——长治市潞城区乡村产业振兴侧记

卢医山下好光景 ——长治市潞城区乡村产业振兴侧记

来源:市场信息网  编辑:   时间:2025-09-30 19:21:27

      微子封地,卢医山下。“潞呈臻品”区域公用品牌叫响市场;红色遗址变身研学基地;共享村庄山好水美;大葱、冬播谷等特色农产品成了“致富宝贝”……
      踏着乡村振兴的时代节律,长治市潞城区委区政府把“千万工程”经验落到实处,89个乡村建设项目先后铺开,21.35亿元总投资瞄准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和文旅融合,新农人纷纷登台亮相,创新思路,村村你追我赶促振兴谋发展,在太行山东麓,打造出了产业有特色、文旅有亮点、百姓能增收的“振兴样板”。
金字招牌:“潞呈臻品”赋新能
      如何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差异化特色化产业发展道路,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潞城区深挖“土”资源,释放“特”优势,延伸“产”链条,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以点带面地激活乡村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多元价值,持续擦亮绿色发展的“金字招牌”。他们以“地域特色+品质保障”为核心,构建“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推广”运营体系,打造“潞呈臻品”区域公用品牌。
      以推动“潞呈臻品”区域公共品牌为契机,潞城区大力发展高粱、大葱、香菇、中药材、冬播谷、设施蔬菜、旱地西红柿等特色种植达到10万亩,通过实施质量强区、品牌强区战略,坚定不移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路子,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可追溯体系,让“潞呈臻品”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卖上好价钱,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
      2024年12月20日,潞城区“潞呈臻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在太原市召开,标志着“潞呈臻品”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启动。山西聪和食品有限公司、潞城市鑫熬兴种植有限公司、山西潞艾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治市潞城区美味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长治市山丹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获得了县域区域公用品牌的授权使用牌。同时,潞城区聚焦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打造的包含乡村e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乡村e镇物流配送中心和三级物流体系在内的“2中心1体系”,共同构建起乡村e镇的“四梁八柱”,成为扩大“潞呈臻品”品牌效应的有力支撑。
      潞城区委区政府顺势而为,抢抓数字化机遇,充分融入“互联网+”思维,让土特产触“网”成“金”,成为富民兴村的“幸福果”。他们通过跨区域展会推广、线上线下融合营销持续扩大品牌曝光度,并在立足区域发展与本土企业深度合作、实现文旅商超嫁接基础上,借京长对口合作契机,与北京市朝阳区商务局及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多点开花的发展战略让“潞呈臻品”品牌知名度迅速扩大,销售渠道不断拓宽,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凸显,科技创新应用水平显著提升。
      现如今“潞呈臻品”含有潞城熬脑大葱、潞城甩饼、潞风灸舍艾制品、聪和食品葱酱王、鑫百味核桃油、唐宫悦酒、云岩山冬播小米、潞州府无盐陈醋、桑师傅卤味、美味美食品、圣堂醋科展生小米咖啡等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成为潞城乡村振兴的大产业,也让更多的潞城土特产有机会“飞入寻常百姓家”,抚慰众多“吃货”们的味蕾。
绿色筑基:色产业强引擎
      近年来,长治市潞城区全力抓好香菇、大葱、高粱、中药材、设施蔬菜、旱地西红杮和冬播谷“6+1”特色产业发展,聚力推动农业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为抓手,在神泉村、黄池村等村落培育特色农业,通过基础设施升级、产业链延伸,让特色农产品成为“致富宝贝”。


      近年来,潞城区委、区政府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土壤特性,因地制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政策倾斜、政府扶持,大力发展大葱种植,不断延伸大葱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如今,万亩有机大葱遍布全区,气势恢宏,走出了一条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耕作、科学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的“潞城大葱”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使“潞城大葱”真正成了潞城区重要的地理标识和农业特色文化名片。
      云岩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鑫熬兴种植有限公司、聪和食品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大葱种植、深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成为大葱产业链的中流砥柱,一捆捆白翠相间的新鲜大葱在地头装上运往全国各地的车辆,一瓶瓶色香味俱全的葱酱摆上千家万户的餐桌,成为舌尖上的美味。
      潞华街道张家河村有近200亩大葱基地,依托当地适宜的土壤与气候条件,培育出的大葱葱白粗壮、口感清甜,深受市场认可。为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村里与企业合作建设葱酱加工车间,将新鲜大葱加工成风味葱酱,解决大葱储存与销售难题。同时,村里举办“大葱文化节”,通过采摘体验、葱酱品鉴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让大葱产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既提升了大葱知名度,又带动了文旅消费,为村集体经济增收与村民就业开辟新路径。
      这里的冬播谷也是“填鼓”农民“口袋”的一项主要农产业,仅张家河村一个村的冬播谷年产量就有10万斤,每年快到收获季节的时候,就有很多客商慕名而来提前预定。村支部书记曹云喜说:“一斤小米20元,挂到线上商场,供不应求!”和张家河村一样,在潞城区黄牛蹄乡、翟店街道、史回镇、辛安泉镇、成家川街道等地冬播谷同样长势喜人,销售更喜人。
      成家川街道神泉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前,旱地西红柿堆积如山,村党支部书记王敏指着面前品相优良的西红柿说:“咱这西红柿海拔高、光照足,市场上供不应求!”神泉村种植西红柿已经有20多年,村集体收入也从0元到2024年达到120多万元。200余户村民在村两委“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引领下,通过种植旱地西红柿实现增收致富,平均每亩净收益达到10000元以上。
      现在,村里800亩旱地西红柿平均亩产1.5万到1.8万斤,通过四个收购市场销往河北邯郸、河南郑州等地。为应对市场波动,他们投资2300万元建设深加工基地,两条易拉罐西红柿酱、西红柿饮料生产线即将投产。“瓶装酱运输成本高、易破损,易拉罐包装能解决这个问题,还能延长保质期。”村党支部书记王敏介绍,“去年村里已研制出西红柿原汁饮料,今年计划实验香菇西红柿酱,进一步丰富产品品类。”
      小小西红柿让神泉村人过上了好日子,他们把“致富经”带给周边东邑村、王家村等十几个村,为了便于保证种植品质和技术帮扶,他们计划投资100万元建钢化玻璃育苗棚,这样每年可增加培育几百万株幼苗,增种3000多亩西红柿。
      成家川街道黄池村则聚焦香菇产业,走出“小而精”的发展路径。香菇基地建在废弃预制厂旧址上,盘活了闲置土地。前期110万元投入用于大棚、烘干车间建设。投运刚一年的8个香菇大棚里,整齐摆放着7、8万棒菌棒,村民忙着分拣鲜菇。“配套建设的冷库、烘干车间,一次能烘干30箱香菇。”村党支部书记杨国伟说,“干菇价格相对稳定,能尽可能减少鲜菇市场波动的影响。香菇产业能带动村民每年增收近万元。”他们下一步计划投资建设深加工生产线,完善产业链,生产香菇酱、香菇脆片,进一步挖掘香菇的产业价值,提升市场竞争力。
红色铸魂:创新传承开新花
      红色,是潞城区最鲜明的底色。这片土地上,神头岭战役的硝烟虽已散尽,八路军总部北村纪念馆的灯火却始终明亮,红色基因早已融入乡村发展的血脉,成为推动振兴的精神动力。
      微子镇神头村是“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是古邑潞城八景之首“神头烟树”所在地,邯长古道穿村而过,留下许多历史故事。相传在唐代以前,神头岭生长着一片皂荚树,称为皂荚林,周围村的人们常来这里采摘皂荚洗涤衣服。因此,神头村最早被称为“皂荚树村”。至今,神头古村还生长着两棵古老的皂荚树,其中一棵已有千余年的树龄,当地人称“皂荚王”。
 
      山岗上,神头岭战役旧址的纪念碑静静矗立,这里是1938年八路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神头岭伏击战的发生地。神头岭伏击战是八路军129师在神头岭邯长古道进行的一次著名战役,作为八路军“吸打敌援”的经典战例,被编入我国军事院校的教材来学习。
      神头村以红色遗址为核心,推进基础设施改造——新建的游客服务中心集服务展示于一体,连接旧址的道路完成拓宽,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为游客提供“红色研学+农产品展销”的一站式服务。他们将本地特色农产品纳入展销体系,让游客在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带走潞城优质特产。
      作为山西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店上镇北村的八路军总部旧址,与神头岭战役旧址遥相呼应,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教育的首选之地。近年来,北村持续深耕红色文化沃土,同步推进“红色文章”创作与“特色产业”培育:一方面,大力发展北村老陈醋、南瓜园种植大棚等特色产业,依托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带动村民增收;另一方面,引企入村,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将其转化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并与周边企业厂矿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以企带村、互惠共赢,真正让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如今,北村不仅红色研学热度攀升,特色农产品销量也稳步增长,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的愿景成为现实。
      依托太行一号公路的建设,潞城区将神头岭战役旧址、八路军总部北村纪念馆等红色景点串联成线,沿途村落的道路、标识系统同步升级。曾经的红色战场,如今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红色走廊”,在产业振兴中焕发新活力。
特色文旅:农旅相融展新颜
潞城区以“文化赋能乡村”为导向,推动非遗传承、农耕体验与共享经济融合创新,其中西流南村、张家河村的实践极具代表性,让传统村落焕发生机。
      位于辛安泉镇的西流南村是辛安泉水源地,这里山清水秀,历史悠久,有灵贶王庙、文昌阁、关帝阁等古建筑,还有潞城“古八景”之“西流晚渡”遗址。近年来,该村结合乡村特色,对村里的古建进行了修复改造。为再现消失多年的“西流晚渡”风貌,他们对文昌阁进行了修复,已成为该村标志性打卡点之一;他们打造的“青葱乐园”田园综合体,集农业观光、文化体验研学旅游于一体,已承接大型研学活动40余场。
      每到农历正月,西流南村都会在村子里举办大型灯展,吸引了周边省、市的游客来这里逛灯会,感受当地的民俗文化。他们用于灯展的灯笼都来自全村377户人家手工制作。手工制作花灯,在西流南村有上百年的历史,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就会制作各式各样的灯笼挂起来,寄托美好的祝愿。西流南村两委将这一习俗扩展,深度挖掘村里的历史文化和民风习俗,鼓励村民制作手工花灯,村里统一帮助他们寻找销路,将西流南村手工花灯做成了长治地区的一个品牌。“咱这灯笼制作有几十年历史,以前是家家户户的过年手艺,现在成了老百姓能赚钱的产业!”村党支部书记刘庆祥说。今年,西流南村的灯笼制作技艺正在推进市级非遗申报,让手工灯笼走出乡村。
      他们积极引入外部资源,合作经营农家乐毓芳园提高游客承接率;打造民俗风情街,引入根雕、文创等特色业态,让游客在感受非遗文化的同时,体验乡村的慢生活。该村村民苗魁宁的根雕,已获评市级非遗,正在申报省级非遗,他通过自己的巧手妙思,将村民眼中的烧火柴,雕琢成设计感十足的文创产品,为乡村文旅增添了更多艺术气息。
      农耕研学、民俗文化、山水景观、农特产等多种业态和谐融合,游客来到这里可以实现山水乡村、文化乡村、农耕乡村等游、玩、食、宿多种体验,乐此不疲,流连忘返。
      潞华街道张家河村探索出“共享村庄”新模式:村集体将村里的废旧住宅改造成各有特色的农家庭院,通过直播农家小院里的日常生活,邀请大家来这里自给自足感受田园生活。“我们的农家小院是共享的,游客来了可以自己种菜、养花、侍弄院子,真真实实感受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公益团队负责人郭锦菡介绍。
      公益团队每天不间断的直播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还激发了大家共同参与的热情,河南粉丝送来花种、安徽粉丝捐了茶具……每到节假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前来体验休闲惬意的田园生活,临走还不忘带走一些当地的农副特产。“通过直播,给村子里带来了游客,百姓们的农产品也能换成钱,我们要让文旅热度真正转化为村民的实实在在收入。”村党支部书记曹云喜说。
      辛安泉畔的南流村则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走出“农业+旅游+文化+农耕”的特色路径。村里常年流淌的天然泉水不仅滋养着农田,更成为村落的“生态名片”。依托泉水优势,南流村种植水稻历史悠久,目前共种植有150亩的水田,亩产可达1000斤左右,是一种不含农药、化肥、抗生素、转基因、重金属、除草剂以及激素的“六无”水稻。微风阵阵稻浪起伏,已成为当地特有的热门打卡景观;他们又围绕水稻种收打造出“一碗米饭的诞生”产业链条,开发了研学项目。每逢周末,来自各地的学生和家长便走进田间,在农技人员指导下学习插秧技巧,了解水稻从育苗到加工的全过程,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合作二、三十场学生的研学活动。既给孩子们普及了农业知识,也向更多的人推介了南流村。凭借“种植+研学+文旅”的新业态组合,南流村成为城市人向往的“乡村乐园”。
      金色品牌的“强力赋能”、红色文化的“串点成线”、特色农旅的“产业化发展”、绿色农业的“品牌化升级”,潞城区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让太行山下的乡村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孙洁 程子豪 文/图)

大家都爱看

青岛市炎黄文化研究会:赴庆阳出席岐黄文化论坛...

中国新闻在线网9月29日青岛电(记者 武臣)9月26日至28日,2025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在庆阳市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共...更多

2025-09-29 12:37:34

“品牌物联”正式上线 科技赋能开创乡村振兴与...

中国新闻在线陕西讯(文图:君亚妮) 9月27日,以深入推动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品牌物联平台上线发布会在西安市奥...更多

2025-09-28 21:24:14

西藏浪卡子县特色农牧产品在山南市特色产品暨南...

中国新闻在线网西藏讯 (通讯员:曲尼桑姆)在9月20日至26日为期七天的雅砻文化节展销活动中,浪卡子县电子商务公共服...更多

2025-09-28 13:34:10

让市民尝到山里美味 让农民赚到城里票子

绛县特优农产品才上关公文化旅游节 又办运城万达广场消费帮扶展 中国新闻在线山西讯(通讯员:张广瑞) 9月26日,为期...更多

2025-09-28 12:06:16

珠城义工之花“侠姐”

中国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在安徽,而安徽蚌埠,则是传说中珍珠仙女的故乡。因盛产河湖珍珠,蚌埠也得名珠城。...更多

2025-09-28 09:58:57

2025第七届小米产业发展大会暨沁州黄小米产销对...

中国新闻在线山西讯(文图:贺文生 关晓云 刘玉萍) 9月27日,由山西农业大学、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中...更多

2025-09-27 20:18:01

固始:观摩学习新技术 共探粮食发展之路

金秋九月,桂馥稻香。9月22日上午,固始县嘉禾优系列高产优质国审籼粳杂交稻生产技术观摩交流会在胡族铺镇拉开帷幕,近...更多

2025-09-26 15:22:06

以爱为舟,守护教育星河 ——记新宁县塘尾头学...

在教育的浩瀚星空中,总有一些人如璀璨星辰,用自己的光芒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新宁县塘尾头学校党委书记、副校长肖惠翔,就...更多

2025-09-25 00:12:16

趣味劳动剥瓜藤 师生竞赛欢乐多——杨林镇新亭...

(通讯员:李娜 张堃)为丰富校园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师生劳动意识与协作精神,2025年9月23日,我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更多

2025-09-25 0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