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作为艺术光耀千秋

来源:本网  编辑:   时间:2023-02-28 11:26:16

文/李怫麟

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经历了几百万年的历史,在这几百万年中,人类经历了无尽的磨难与彷徨,甚至是灭绝。

在远古华夏大地,或许是神的牵引亦或是人类已经感应到某种召唤,随着远古人类的开智,文字诞生了,当华夏文明开启,文字诞生,“天雨粟,夜鬼哭”振动了大地,惊扰了苍天,从此,神灵绕道,昼封夜鬼。

而华夏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的不断前行,语言文字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华夏文字的不断演进和丰富,造就了五千年历史辉煌,宛如日月光照人类。上天赋予华夏子民永恒的创造性思维,使华夏文字不但记录了整个华夏文明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因华夏文字的艺术天性,而使得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出现了无以计数的书写能人、书法家。使得中华文字基于记录功能之外,由以艺术的创作,使这一世界独有的艺术种类与人类文明中独放异彩。

一、书法概念的起源

考其“书法”一词,“书法”这两个字最早见于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宣公二年》中《晋灵公不君左》一篇文章,原文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 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竞乃免。”

即“书法”这两个字语出孔子,这里不得不说,孔子所言“书法”二字为千年以后的书写艺术定下了一个永恒的概念。

不过当时孔子所言的“书法”这两个字的本义指的是“记事的原则”以及文章的文体和文章的结构形式。而不是我们今天公众所指的书法艺术的“书法”含义。

将书法二字与写字(书体)直接捆绑在一起则见于《后汉书.儒林传》“熹平四年,灵帝乃诏诸儒正定《五经》,刊于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

艺术意义上的“书法”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衍所著《观钟繇书法十二意 》。即我们今天所谈论的书法概念,在东汉时期已经开始了。

唐•蔡希综在其《法书论》中云:“余家历世皆传儒素,尤尚书法,”

徐浩有 《书法论》又名《论书》问世,其所谈论的就是我们今天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

后世以书法为名的理论专著更是频频出现,如:

《书法雅言》明•项穆

《书法约言》明•宋曹

《书法离钩》明•潘之淙

《书法正传》清•冯武

……等等

“书法”一词在东汉之后开始应用于汉字书写,《说文解字·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释名·释书契》云:“书,庶也;纪庶物也。

唐 刘知几《史通·惑经》:“故知当时史臣各怀直笔,斯则有犯必死,书法无舍者矣。”

苏轼《论书》中:“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

宋 谢采伯《密斋笔记》卷四:“《论语》书法之严,即《春秋》书法也。”

二、书法艺术的历史渊源

书法艺术这个词汇的出现,是近当代的事情,历史上是没有这个词汇的,这一点,不否认,也无需考证。如果,历史上有这个词,今天的一部分学者和书友也不会大张旗鼓的去否定书法为非艺术了,也不会产生书法是否为艺术的争论。历史上有“书艺”这个词,但这里的“书艺”并不是书法艺术的缩写。而历史上有“书法”与“艺术”这这两个词汇,于近代合体为“书法艺术”也是历史发展之必然。故,“书法艺术”为本土艺术语言的组合,并非外来词语的引进。

那么,为什么“书法艺术”这个新诞生的词汇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并成为书法的常用语,其并不是没有历史依据和根源的,这里,就针对书法艺术的发端进行一下梳理。

我们要谈书法作为艺术理解的历史渊源,首先要从历史上,对书法的理论阐述和对书法的欣赏评论来做一个界定。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书法的欣赏与理论上是一位探索者,他非常关注和重视同时代以及西汉及前人喜欢书写、善长书写的现象,并将这一现象写入史书。同时,班固还把“书”归类于“艺”的门类。在《汉书·元帝本纪》中,他写道:“帝多材艺,善史、书。

东汉历史时期书法理论开始萌芽和兴起。是书法开始走向艺术区别于平时写字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善书者对书写本体及审美开始进行理性探索的开端。

即从历史上对书法的第一篇评论开始,书法就已经成为艺术的种子在人们心中萌芽。

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第一篇针对书法的评论文章是东汉末年著名词赋家赵懿写的针对草书的批评,即著名的书法理论文章《非草书》。当然,在赵懿之前也肯定会有针对书法评论的相关文章,只不过都失传了,目前没有出土或不见史载。

赵懿批评草书针对的是谁呢?恰恰是他的老乡张芝,他们在当时是齐名的,都是大才子。但张芝醉心草书,而赵懿看草书不感冒,认为败坏了先人留下的正规字体,那就要批评。

历史是很奇怪的,草书并没有因为赵懿的批评而停止发展,经过千年书法家的不断探索,草书已经成为书法领域里的一座高峰,无数人在草书方面进行探索,追求艺术之巅。

那么从赵懿开始,对于书法的鉴赏、评论就已经开始不断的成熟并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书法评论及理论的发展为书法成为艺术提供了理论支撑,是书法作为艺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而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则首先提出了书法作为艺术所展现的基本元素和属性。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蔡邕九势)

曹操作为曹魏正权的开创者,对书法的品鉴与书法的振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庚肩吾《书品》评;魏武帝曹操书“笔墨雄瞻”张怀灌《书断》谓曹操“尤工章草,雄逸绝伦”。但是,曹操对书法的真正贡献还不在于此。

汉末,书法作为艺术的意识还刚刚萌起,对书法从艺术上进行欣赏而不仅仅视为实用工具的风气,还不很普遍,赵懿的《非草书》的出现,对艺术的草书从实用角度大张挞伐,即证明了当时书法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了。然而,曹操却力排众议,率先对书法欣赏作出了意义重大的示范。安定人梁鸽,曾任凉州刺史,附刘表,后降曹操,善八分,知名度甚高。曹操对他并不以贰臣视之,却尽力发挥其善书之长,将其书作悬诸军帐,行军打仗亦不稍忽,回营后则将之“钉壁玩之”。甚至魏宫殿的匾额榜书,亦多请梁鸽为之,其欣赏的热情可谓盛矣。故后人袁昂有“太祖忘寝,观之夹目”之语。欣赏至于忘寝,与赵懿的批评何可同日而语?

由此可见,曹操无疑是书法欣赏的先驱者之一。

三、书法是否为艺术

要讨论书法是不是艺术的话题,就要找到些根据。那么六艺中有"书"这一项,“书”即指六书、书写即书法、写字、文字。可见早在两千多年前,书法就作为一种书写艺术存在了,包含在六艺之中。我们现在能看到孔子时期乃至孔子以前的文字,大篆、金文、甲骨文等。虽然那时候古人并没有如今人一样进行艺术的创作,但其艺术性依然能跃然于我们眼前。

虽然孔夫子没有对"艺"的范围及架构做详细阐述。但从孔子教授儒家六经角度谈。孔子所讲的"艺"包含了当时的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周朝传下来的优良文化传统。

孔子六艺(六经)包含广泛,涵盖教育、诗歌、文学、哲学、历史、美学礼仪、艺术、伦理、管理等等。近代大儒马一浮言:六艺“可以统摄中西一切学术。”即指六艺包罗万象,无所不及。

我们也可以说古代的六艺与今天的艺术毫无关系,但追根溯源,会发现,今天我们所称之为的艺术,实际上均包含在六艺里面。

那么书法是不是艺术呢?要探讨书法是不是艺术,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判断,我们还是要从古人先贤的论述及史料中找依据,从而追根溯源,为今日的书法艺术下结论。

事实上,古代将书法归类于艺术的专著有很多。不独东汉班固将“书法归类于“艺””的门类,像张芝、钟繇、王羲之等先贤,已经将书写作为艺术有意识的将其日常书写向艺术方向升华。

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专著将书法归类于艺术范畴。如:《隋书经籍志•史部薄录》中就开始将书法归于艺术类,直至清代乾隆时期编著的《四库全书》依旧将书法归于“子部”艺术类。清末理论家刘熙载著《艺概》,将书法作为艺术专门论述名曰《书概》。

图片

清·冯武著《书法正传》

所以要探讨书法是否为艺术,首要一点是古人对书法的如何归类。

论述书法是否为艺术,需要清楚书法“具有艺术的共同性质,即书法本身具有其它艺术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在把握书法艺术特征中,其中有两个方面尤为重要,其一、就是书法的抽象特征。其二、就是书法的造型结构与思想意思的双重表现。

因此,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具有中国特有文化属性和哲学语境的文字书写艺术,这一点毫无疑问。

是否将书法视为艺术,主要还是看对于书法的修炼及认知程度。即,训练者以日常书写为目的,不去追求诸如结构,运笔,章法,创意等艺术成分,它就不是艺术的。比如我们今天的普罗大众,有每天写几篇文稿的,也有一年写不上两个字的。在校学生每天不断重复的作业,因为大脑中没有书写艺术的概念,则他们的书写就是非艺术的。

而训练者有更高的精神需求,将书法作为一种思想的倾述,一种艺术语言的表达,一种悟道,那么它就是艺术的,它是以汉字为主体,以思想词章作依托的表达形式。

所有的艺术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必要符合社会属性、文化属性。因为人本身就是社会性的,没有社会属性,社会的意识形态、文化环境,则无从体现什么是艺术。

就如书法,本身就是社会应用的产物,它必然要融合汉字,诗文、词章、哲思等多种信息再整合纸、笔、墨等必须品及强大的文化背景才能进行艺术的书写或创作。而创作出来即有文化属性、社会属性又有艺术属性的作品,其本身还是为了与人共享。即,任何艺术的创作本质是为人们提供视觉的欣赏与思想的思考。

至东汉以来,书法的发展就已经不单纯的是写字,即在原有的汉字书写状态基础上,已经自然而然的走向艺术性的发展道路。无论称书法为书道还是书艺,其本身的艺术内涵无法掩盖。如果失去了艺术性的认知,那么书法的存在也将失去意义。书法文化的正脉一直贯穿着艺术的主线,正是这种主线的存在,才使书法传承得以理论化、社会化的延续。如果书法不是艺术性的,那么,中国书法史的叙述就变得简单,甚至没有存在的必要,针对书法论述的理论则都将变成废话,一部《汉字发展史》及《汉字学》足矣。

所以,书法的得以传承,以及与书法相关的所有文献、哲思、词章、工具的使用都为书法作为艺术的概念得以展现。总合三教儒释道,使中国书法文化成为浩瀚恢宏的华夏文脉系统中的一股洪流。而书法的本质,除了文化意义外并没有脱离艺术的范畴,并且具备艺术所具有的所有元素,称书法艺术又有何不可?

从普通大众角度讲,书法就是写字。从专业角度讲,书法是书写文字的艺术,有别于普通写字。书法艺术创作的前提是有着艺术元素和文化元素的滋养。但目的还是书写应用。所以从艺术角度而言,书法则是应用艺术,即现实书写应用。

其实,今天的书法,与实用已经没有太大的关联,但与应用密不可分。事实上,书法就已经被公众认可为独立艺术,那么纯与不纯有没有争论的必要?这世界上有纯的一点牵扯都没有的艺术吗?个人认为是没有的。附属于社会属性,文化属性,那么从事艺术,就无所谓纯与不纯。看上去好像矛盾重重,实则,书法的发展就是在艺术与非艺术的矛盾中不断前行。

很多人认为书法称之为艺术层次低了。说书法是中国人精神的核心,又有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熊秉明),精髓等等,都是一些玄之又玄的形而上问题,大众根本不懂。在中国,又有几个人将书法作用于单纯的精神境界?所以,并不是说书法艺术就低了,艺术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为啥非要将书法凌驾于艺术之上才显得有档次,有境界?书法本身在古代为六艺之一,儒学六艺,学之者必要有修齐治平之思想,和其它技艺平等,在古代书法不可能驾于六艺之上单独存在。

图片

明·潘之淙著《书法离钩》

以下是近代名人对书法为艺术的态度:

林语堂先生:“我们甚至可以说,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民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

梁启超先生:"美术,世界所公认的为图画、雕刻、建筑三种。中国于这三种之外,还有一种,就是写字。”又说,中国人的写字有四美:线的美,光的美,力的美,表现个性的美 。并藉此四美而将“写字”列为“美术”,其实,就是将“书法”名正言顺地归类到“艺术”中来。

关于书法是否为艺术的争论,

书法是否为艺术的争论由来已久,已有百年历史,事实上,在清代之前是没有这种争论的。历代喜好书法并在书法上取得成就,无论是帝王将相、各界社会名流,或者宗教人士对书法都有论述并给予很高的定位。

而当今时代兴起的否定书法为艺术思潮,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争夺书法的话语权。毕竟,艺术是有门槛的,而否定了书法为艺术,即降低了进入书法领域的门槛。使书法成为可以普及的,人人可操作的基本技能。

由此,关于书法是否为艺术就出现了四个阵营;

一、书法不是艺术的是文化的,书法传承的是文化,就是由书写发展起来的书写文化,文化高于艺术。

二、书法是文化的同时也是艺术的,只有书法即是文化又是艺术的,才得以发展成中国文化的核心

三、书法就是写字,人人都可以学书法,只要拿毛笔写字就可以称之为书法。

四、中立,艺术不艺术不重要,也不争论,顺其自然。写书法的是修身养性,性静情逸,至于是文化还是艺术,怎么的都行。

综合以上四点,笔者支持书法文化的同时也是艺术的观点。即书法是文化的也是艺术,只有书法为艺术的,才是书法发展的正脉。

否定书法是否为艺术,不能靠简单地说几句就定性,要拿出令人信服的理论根据。事实上,所有艺术也都基于文化的因素,没有孤立的存在。

同时,说:“艺术”这个词语本来就是“舶来品”,是从国外进口捡来的一句话。持这种论点的朋友属于本末倒置,毫无理论根据。

艺术一词在中国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而作为"艺"的概念则在两千年前就出现,否则也就不会有"六艺的存在。"而且,中国古人对艺术概念的解释和应用要比西方丰富得多,简直就不在一个位面上。

书法蕴含中华文明的的整个发展历史及文明密码。文化是书法的基因,艺术是书法的主线。书法的文化属性和艺术属性本就一体,犹如蛋清与蛋黄,二者兼之才是书法得以发展至今天的基石。抛开任何一项,则书法(文字)传承必然终止或停滞不前。

贵州大学教授王晓卫说:“中国的书法传统,应是重道重意,追求风神骨气与势力惊绝,皆为形而上者。书道内涵丰厚,岂艺术一词所可包容!就中国古代语言习惯而言,艺术一词,本泛指各种技术技能,以书法为艺术,岂非无视书法传统?”

然则本人认为中国古代艺术之"艺"与术的真正含义实比今天所理解的艺术含义要深广得多。难道说书法是艺术就不重道,不重意了吗?

贵州大学教授钟家鼎认为"文字在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在学习文字的过程中,认字、写字是不可分开的,书法是作为文化来学习、来训练的。书法的本质是文化的,而不是艺术的"《守望中国书法》

那么,我想问:作为书法艺术就不居于文化核心地位了?就不文化了?认字和写字是分不开的,但要分在哪个层面,中小学在认字阶段,这么说没问题。学习甲骨文、金文、篆书、草书这么说也没问题。但过了识字阶段学习的学生成人或书法训练者,如果是楷书,行书,就没有必要在常用字上再重新进入认字的过程。很显然,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及训练,自然而然升华至艺术创作是所有习练书法者的共同归宿。

有人以中国书法没有形成流派而否定书法是艺术的,简直就很有意思了。总有那么一批人为了否定书法艺术,找出各种不称之为理由的理由加以论述,而结果是书法艺术屹立千年不倒。

这里说一下什么是流派,也可以称之为学派。是指文化艺术等方面由某个人起始形成的传承系统,有独特风格的故而称之为流派。比较有代表性的流派有印象派,抽象派,桐城派,江西诗派,表现主义流派及新古典主义流派等。流派还有其他称谓,像上面提到的主义。

学术流派是某一卓有成就者或者某一群体创立并提出的一种独树一帜的学术或艺术、技能,并被认可形成传承系统,拥有一定数量学生,及拥趸者,从而产生较大的影响力,我们称之为流派。

而作为文学艺术流派所需要的基本条件:1、在学术及文学艺术,技能方面有重要的创立者;2、在学术及文学艺术,技能方面有广泛的支持,传播与继承者;3、有被广泛公认的代表作品以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学术著作;4、在文学艺术及技能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力;5、综合以上四点而形成的派系名称。

而书法作为传承千年的艺术早已具备以上所列的所有条件并一直传承至今,怎么能轻易否定?

由于书法语系的关系,书法传承的各个系统一般不称之为派,而以“体”代替,如我们熟知的颜体,苏体,赵体等等,因为这些都已经有一个庞大的传承体系,实际上就是一支流派。

而真、草、隶、篆、行各个书体都已经形成各自的传承系统。怎么能因为在书法语系中没有流派一词就否定书法艺术呢?

中国书法系统,针对这一现象有时候称"脉"。如二王一脉,钟张一脉,或称"系"如二王一系,钟张一系,经系等等。

另有"家"之称谓,如宋四家,晚明四家,初唐四家等等,以上的每一家都已经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有无数拥趸者。有时候也以"宗"来称谓。有时候也以"门"来称谓。实际而言就是派的不同称谓而已。

当然,清·阮元著《南北书派论》有不完善的地方,也受到康有为的批评。但阮元提出的碑派,帖派,不管是否认可,都是事实存在的。批评在各领域实属正常,批评不代表全盘否定,以书法没有形成流派之论为前提,否定书法是艺术,缺乏基本的事实依据。

其实说书法是艺术的,本质上就是说我们中国的汉字天生是具有艺术属性的。因为书法是由汉字作为艺术表现,没有汉字,也就没有了书法作为艺术存在的基础。同样,如果汉字没有艺术性,也不可能传承数千年,或许早被拼音字母代替。

中国古代很早就与世界各国有着文化、经济、贸易的往来,不可能不对外国文字进行研究,哪种文字更有利于本民族的文化发展,古人非常清楚。是故,否定书法是艺术的,本质上就是否定汉字是艺术的。

而实际上,否定书法为艺术,本质上是对书法本身的内涵以及其艺术属性不清楚,并立足于自身有限的书法认知来做模糊的认定。有相当一批否定书法艺术的人,对书法缺少基本都训练和对书法理论知识点了解。

事实上,在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层面,早已经将书法作为一门艺术的种类介绍。在国内高等教育艺术类,有一部通用教材即《艺术概论》,该教材第92页即对书法作为一项做了简要介绍。

图片

图片

而作为高等教育的专科类,国内已有不少大学将书法作为专业学科并设置了从专科到博士的各个层面的教学体系。早在上世纪1963年,中国美院(浙江美院前身)就将书法设立为专业,当时附属于国画系。

那么,如果现在说书法不是艺术的或否定书法艺术,在今时会有怎样的结果?

列出以下十点;

一、书法不是艺术,那么书法的存在就没必要,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则将只有《汉字发展史》即可。因为书法具备艺术属性,所以才令无数人着迷,才在今天毛笔字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的情况下,依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二、关于书法的所有理论都是废话,可以转为对汉字本体的研究即《汉字学》

三、书法目前所认可的真草隶篆五种字体以及风格都会实现一统。当今社会,保留楷书行书,只需要印刷体一种即可。

四、所有的关于书法的资料,如历代碑帖,石刻遗迹,卷轴竹简都失去作为书法艺术的价值而变成了考古史料。

五、所有以书法艺术为训练,学习的爱好者,从业者,专家、学者、书法家,都将转行或变为考古者,汉字研究学者、汉字书写爱好者,汉字标准字培训及传承者。

六、当然书法艺术不存在了,关于书法的所有社团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中国需要上千万人的写字研究队伍吗?需要各地都成立专门研究汉字的社团,研究会吗?

七、所有大学的书法专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太浪费资源。中文系成立"汉字学研究专业"历史系成立"汉字文化史专业"就全部可以代替。

八、书法艺术虽然被否定了,但字还是要写漂亮的。因为书法是文化,书写训练是为了继承汉字书写文化。所以,把楷书,行书写漂亮是必须的。剩下,草书、篆隶,喜欢玩玩,修炼一下心性,陶冶一下情操也是可以的。但无需更高的艺术追求,因为不艺术了吗,在自家书斋练一练,也就没必要在大庭广众,在展厅炫耀了。

因为,书法不艺术了,其作为美学的欣赏意义就是属于汉字书写层面,小范围娱乐就足矣,互相夸赞一下写的真漂亮即可。

当然,关于汉字的书写比赛还是有的。名称则是汉字书写大赛或印刷体字书写大赛。

九、书法的文化属性这一点不容置疑,它是华夏历史文化得以传承的基础,但否定了书法的艺术性,其文化属性就只有文字而没有艺术。那么,传承的基石就基本丧失,我们传承的一个是汉字文化,一个是历史文化。如果这样,对于普通大众,练习书法的定义只有把字写好和掌握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了,练习书法的热情度就会大幅度降低。说白了,否定了书法艺术,基本上就是否定了中国书法几千年的书法发展。

十、如果书法不是艺术的,那么书法发展至汉朝,艺术的功能就会减弱,发展的主流就是标准字。至唐朝,即楷书达到顶峰之后,就有可能没有以后了。正因为书法的艺术属性,才使得书法在不断的发展并涌现出了为数众多的书法大家。真草隶篆行五体,风格各异,在书法发展史上熠熠生辉绵延不绝。从某种角度而言,书法正因为是艺术的,才推动汉字的不断发展和变革。

如果书法不是艺术的,那么,跟其他国家文字也就没什么区别,只去学习设定为标准的汉字即可。即便取消汉字,那也是顺理成章了。

如果汉字没有艺术属性,以上所列就是结果。而汉字的艺术性恰恰证明了汉字的无限生命力,也只有汉字是艺术的才能得以传承。即便有一天,汉字的命运出现重大变故,不再作为一种文字的载体使用,那么汉字艺术与汉字文化则会依然存在并更加彰显从业者因为掌握了汉字艺术所表现出的特殊才华和魅力。

许多人认为,书法作为线条艺术是引进西方艺术理论对中国书法的阐述。看看古代的书法理论,哪一部不是对书法的点画、线条、结构、章法进行论述的?为了否定书法为艺术,就搬出来西方,为了说中国没艺术概念,就搬出来西方。西方是垃圾桶还是百宝箱,什么都能找到依据?

中国古人对书法点画、线条、结构的描述端的是精彩绝伦妙笔生花无与伦比,是西方语言无法企及的,仅列几点古代书论,无不拍案叫绝,虽然玄之又玄,但却别有华彩。

卫夫人《笔阵图》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

一[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丶[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丿[撇]陆断犀象。

乙[折]百钧弩发。

丨[竖]万岁枯藤。

丶[捺]崩浪雷奔。

刁[横折钩],以“刁”代替,如劲弩筋节。

孙过庭《书谱》云: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豪芒。

李白《草书歌行》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戴叔伦《怀素草书上人歌》

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驰毫骤墨剧奔驷,满坐失声看不及。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细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

韩愈《石鼓歌》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以上之论不是在论述书法的点画、线条?总之论述书法的书论,诗歌还有不少,在此不多收录。

如果书法(汉字书写)不是艺术的,用得着如此形容,如此描述?

如果书法不是艺术的,描述一定是这样:

王羲之《题笔阵图后》

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不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

如果书法不艺术,那么,也不能给人以艺术的联想。古人也没有必要浪费笔墨和智慧为我们提供以上这些精妙绝伦的书法艺术语言。

还是听听马一浮先生振聋发聩的论言吧:

"吾敢断言:天地一日不毁,人心一日不灭,则六艺之道炳然常存。世界人类一切文化最后之归宿,必归於六艺。而有资格为此文化之领导者,则中国也。今人舍弃自己无上之家珍,而拾人之土且绪余以为宝,自居於下劣,而奉西洋人为神圣,岂非至愚可哀?

诸生勉之。慎勿安於卑陋,而以经济落后为耻,以能增高国际地位遂以为可矜,须知今日所谓头等国者,在文化上实是疑问。须是进於六艺之教,而后始为有道之邦也。不独望吾国人兴起,亦望全人类兴起,相与坐进此道。勉之,勉之。"录自:马一浮《泰和会语》

2021.6.14日

图片

作者简介:

李怫麟:字·叔玄,现居海南·三亚

文化研究者、诗歌、散文作者。书法、艺术评论者。2021年入驻今日头条,署名:丹青刀客。

工书法,擅长楷、行、草书。初学欧阳询,继学魏碑,钟王等,以书法体悟人生与高扬精神境界。

喜读《道藏》,热衷于书法的推广与传播,并希望藉此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图片

图片

大家都爱看

燕赵乡音:丰南小记者“寻味之旅”沉浸研学游第一季

6月18日上午,在丰南通源菜市场迎来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是燕赵乡音丰南区的特约小记者,一场以沉浸研学为主题的...更多

2023-06-24 09:17:14

冀东新闻:冀东革命史研究会代表高景岗到北京平...

2023年端午节,冀东革命史研究会创建人高景岗驱车百里到冀东革命老区平谷(北京)金海湖镇应邀参加了由《赤委网》组委...更多

2023-06-24 07:25:35

商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示范区分局开展“三夏”期...

 (6月19日讯 通讯员:郝培培) 正值三夏农忙季节,为切实维护涉农涉粮领域市场秩序,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商丘市市场监...更多

2023-06-19 16:27:20

专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金善斌

观金善斌花鸟画,他作品自成一家,独具风貌。金善斌出笔有抑有扬,用墨浓淡相宜,虚实互生,错落有致。笔墨用色十分大胆,在...更多

2023-06-17 09:56:20

冀东新闻:冀东革命史研究会举办第二个“十年精...

2023年6月16日晚,冀东革命史研究会高层领导同志杨德辉、宋桂江、王兆安、高景岗、王志山、张广山、刘卫平、郝春玉、张宽生、...更多

2023-06-17 05:34:42

冀东新闻:高景岗到宝坻区参观民办自发抗战纪念馆

2023 6 15下午,冀东革命史研究会创建人高景岗驱车百里到冀东革命老区天津宝坻区林亭口镇东王庄村参观考察,在那里认真观看...更多

2023-06-15 21:42:40

燕赵乡音小记者专版:曹妃甸小记者中心挂牌啦!

2023年6月3日上午9时,随着揭牌仪式的宣布,燕赵农村报燕赵乡音小记者在曹妃甸区的活动中心正式拉开了帷幕...更多

2023-06-14 14:53:53

燕赵乡音专版:难忘六一 红色之旅

更多

2023-06-13 21:12:52

河北唐山:育禾举办燕赵乡音小记者颁奖仪式

六一儿童节前夕,燕赵乡音小记者活动中心联合唐山育禾后勤服务有限公司在滦南举办燕赵乡音优秀小记者颁奖仪式,经过统计...更多

2023-06-13 21: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