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风华谱写传奇 一腔热血回报祖
吉尔吉斯斯坦位于欧亚大陆腹心地带,是连接欧亚大陆和中东的要塞,其东部与东南地带与中国接壤。许多勤劳勇敢的炎黄子孙走出国门,来到这片美丽的土地安居乐业。其中从浙江省市五泄镇西皇村横里自然村走出来的杨彩平女士,以侠肝义胆的情怀、坚忍不拔的精神谱写了一首人生赞歌。杨女士现任吉尔吉斯斯坦华助中心主任、南方华商商会会长、红太阳中国商品批发市场董事长,她的一生,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遇到过无数次的坎坷挫折,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沉淀下来的是那颗爱国爱人民的赤诚之心。平凡的出生,不平凡的经历,终究成就了一个优秀的人,一起走近这位有勇有谋的女性,品读其不一样的人生故事。
艰苦岁月 不改初心
杨彩平出生于浙江诸暨的小山村,家中有5个哥哥、1个姐姐,她的童年生活相当清苦。大哥品学兼优,却辍学回家。在他辍学一年后,仍有老师找到他,希望他能继续学业,但是他为了这个大家庭,还是断然拒绝了。后来,他几乎在村里当了一辈子书记,为了改变家乡这个穷困小山村,他殚精竭虑,把村庄当作自己的家来建设。杨彩平至今还记得大哥左手打着算盘,右手记账的情景。后来大哥成了人大代表,他的两个女儿也学业有成,一个去了哈佛大学,一个去了复旦大学。大哥的以身为范对杨彩平影响深远,每每她想起这些年所做的侨务工作,就好像看到自己的大哥在为村庄默默付出的时候一样,她想这是一脉相承的奉献精神。
在这样的大家庭中长大,作为最小的妹妹,杨彩平本应该好好上学,然后毕业工作。但在她13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很小的事,改变了她对学业的态度。 有一天,舅舅来家里做客。在那个年代,5公里的路程都是步行的,也无法提前告知。所以当舅舅到她家时,她们连开锅做饭的米都没有。当时母亲给了杨彩平买米的钱,让她翻过山去另外的镇上买米。山路逶迤,来回2个小时,她背着5斤大米,一路走,一路想,为什么家里这么穷,要想改变家里的状况,再继续读书,恐怕是不行了。所以在那一天,杨彩平暗自做了一个决定:初中结束就不读书了,要想办法赚钱去。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她的文化水平停留在了初中,但是热爱学习的精神和对知识的向往却一直在杨彩平心中。
因为家里有5个哥哥,杨彩平的童年几乎是在“男人堆”里度过,让她形成了果敢、直爽,大大咧咧、敢做敢当的性格。有时候为了坚持自己的原则,也常常会发脾气。早在她和丈夫谈恋爱的时候,就曾经有人问过她丈夫,杨彩平脾气这么差,你能吃得消么?那时候,她的丈夫笑着回答说,其实杨彩平这个人非常讲道理,如果她在发脾气,那就说明肯定那件事不对,她不会无缘无故发脾气的。杨彩平心想,可能正是她从小有这样的脾气和对正义坚定的觉悟,才让她走到今天,支撑着她在异国他乡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坚韧不拔 他国谋生
1996年,儿子7岁,为了生计杨彩平下了巨大的决心,买了去往新疆的火车票,坐了四天五夜的硬座,来到了新疆伊犁。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她慢慢习惯了新疆的生活,开始做起了边贸生意,从此踏上经商之路。
那时候,在新疆伊犁做边贸生意的外国人很多,有很多商机,杨彩平的生意也有了不错起色,逐渐积累了一些资金,也积累了一些国外的固定客户。但没有想到,两年之后的1998年,突然爆发金融危机。受经济大形势影响,原来在她手上订货的吉尔吉斯商人生意垮了,欠了近三百万的货款。无奈之下,杨彩平只好跨出国门远赴吉尔吉斯斯坦讨债。
到了吉尔吉斯斯坦,杨彩平发现客户根本无力偿还债务,仅剩下房子和车子,当时心情非常复杂,因为如果她执意选择拿回货款,客户的房子和车子都只能贱卖,但是那样做,客户将再也无法正常生活了。最后杨彩平选择了放弃债务,给了他们一条活路。而她自己则选择留在吉尔吉斯斯坦重新开始做生意。在她看来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比什凯克几乎没有中国商人,市场前景不错。
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语言不通,人脉全无,甚至还会面临当地同行的排挤,重重困难没有让杨彩平打退堂鼓。几个月后,她说服家人,带上货物,在比什凯克开设了第一个摊位。最早就是摆地摊。”初来乍到的艰辛让杨彩平至今记忆深刻。一个简易的露天摊位,没有任何遮盖,夏日的暴晒、冬天的寒冷都是“家常便饭”。然而,骨子里的那股韧劲让杨彩平从未想过放弃。反之,从一开始,她便想尽办法要“打响广告”。“怎样才能让客户注意到我?”杨彩平发现,客户通常很早就会赶到市场,等待店铺开张。“于是,别的店铺7点开张,我就5点开张,天没亮,我就打开手电照明。”偌大的空地上,早早亮起的这束灯光成功吸引了众多客户,杨彩平的袜子批发生意也做了起来。因为她的善良与坚韧,让她在第一年,就在国外赚了上千万。
现如今20多年已经过去,回想刚到吉尔吉斯斯坦开始做生意的时光,那时候市场上没有中国人,当地人就认为杨彩平是他们的生意竞争对手。为了让她尽早离开吉尔吉斯斯坦,他们找来地痞流氓,故意找碴,天天骚扰闹事,逼她放弃。虽然日子很难过,经营举步维艰,但她并不怕。杨彩平心想,我是合法出国来做生意的,凭什么不让我在这里经商。就凭这句话,不管谁来找碴,我都奉陪到底,绝不退缩。
有一次,当地商人特意找了个又高又壮的女人来找杨彩平麻烦。堵在她摊位前骂骂咧咧,想让她“滚蛋”。虽然听不太懂,但杨彩平知道这是专门来闹事的。听着故意抬高八度的调门,杨彩平火冒三丈,脱掉外套,甩开膀子就冲上去。没想到,对方反而被她吓住了,半天不敢动手,最后骂骂咧咧地离开了。在吉尔吉斯斯坦“闯荡”的那些日子里,这样的事情她没少碰到。
甚至有当地警察来敲诈杨彩平,让她拿出两万美金来。不愿给钱就拉她去警察局。杨彩平跟他们吵:“我没犯法,你凭什么关我?”他们生气了,用枪比划着威胁。但杨彩平毫不示弱地说:“我连海关都过来了,我所有的证件都是合法的,你们有什么权力关我?你们凭什么随意欺辱我们中国人?我一分钱都不会给你。”最终,警察放了杨彩平。回家后第二天,她又要出门,被客户拦着不让出去。这时她才知道原来昨天是她当地客户悄悄给警察送了200美金,才把她“赎”出来的。知道这种情况后,杨彩平心想,如果她这次退缩了,不去面对,那就真的无法在这个市场立足了。于是她不顾客户劝阻,直接打了个车去警察局讨说法。到了警察局,那些警察一看,昨天吵过架的女人又来了,知道杨彩平是来找他们“闹事”的,直接把大门关掉了,躲着不见人。从那以后,警察再没来找杨彩平麻烦。这更加坚定了她维护自己的信心和勇气。
此后杨彩平意识到身处“海外”的中国同胞,在遵纪守法,合法经营前提下,既不能惹事,也不能怕事,更不能自惭形秽,唯唯诺诺,给中国人丢脸。一定要通过合理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维护中国人群体的形象。在之后的日子里,杨彩平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鼓励身边的中国同胞努力这样做,这也慢慢成了她在当地做人做事的原则。
关心侨胞 成立商会
在此后“助侨”、“护侨”道路上,杨彩平更是坚持这种“原则”,帮助更多在吉尔吉斯的中国同胞处理不公平的“纠纷”,为他们维权,这也是杨彩平侨务工作真正的开始。或许,也正是因为杨彩平坚持的“原则”和她天不怕地不怕、雷厉风行、好打抱不平的个性,让杨彩平渐渐在当地“生意圈”和“华侨圈”里树立起了威信,赢得起了信任。
在2003年后,随着生意范围的扩大,杨彩平陆续在当地办起了托运部、砖厂,废钢进口等事业。2006年又投资创办了中国人自己的批发市场--红太阳市场,还涉及了金矿开采等项目。因此,她与吉尔吉斯官方打交道的机会逐渐增多,那个时候,吉尔吉斯斯坦70%的国家议员杨彩平都熟悉,杨彩平跟当时的总统巴基耶夫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当时中国人在吉尔吉斯斯坦经商已成常态,来吉经商的中国同胞人数不断增长,而华商与当地人的“纠纷”也开始增多。当地的税务、警察部门经常利用各种借口,有针对性地敲诈华商。当时的吉国,真正可以说是警匪一家,中国人在吉国生存和工作的环境非常差。
每次当杨彩平看到这种事件发生,无论被欺辱的中国人她认不认识,都会立刻停下手头的事,为他们出头,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各种“资源”,替他们争取权益。随着处理类似事情的次数越来越多,渐渐地,华侨华人圈里,一旦有纠纷和被当地人欺负,同胞们都会第一时间找杨彩平帮忙解决。现在回想,过去她所处理的每一次“纠纷”和给予同胞们的每一次帮助,更多还是因为“觉得中国人出门在外,太不容易,应该尽己之力互相帮助,绝对不能再让当地人欺负”的感觉,这是源于当初杨彩平的“凭什么欺辱我们”,这一纯朴的信念和“绝不给中国人丢脸”的“原则”。其实,这就是她们以“助侨”、“护侨”为基本宗旨的侨务工作精神的一部分。
随着赴吉尔吉斯斯坦发展的华商越来越多,杨彩平将生意重心逐渐转向该国南部城市。2007年,时任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经商处参赞刘传武先生建议杨彩平成立商会,以发挥组织优势,更好地为当地华商提供帮助和服务。杨彩平觉得刘参赞的建议很好,为更好地维护当地华商权益指出了明路。于是,吉尔吉斯斯坦南方华商商会应运而生,大家选举杨彩平当了会长。杨彩平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同胞之间应该互相帮忙。
杨彩平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因为在吉尔吉斯斯坦的这些年,杨彩平不知有多少次,面临自身利益和侨务工作互相冲突的抉择时,杨彩平都选择了侨务,不向求助侨胞收取费用,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来让整个侨胞群体来受益。她的选择和举动别人很难理解,但杨彩平知道,这就是她的个性,是她骨子里的东西。
成立商会
秉持信念 无惧坎坷
在涉及国家和国人利益和形象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杨彩平长期秉持的原则、信念和决心,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才让她无惧一路坎坷,坚持走到今天。杨彩平在吉尔吉斯斯坦生活的二十几年中,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其中有几件大事令她印象深刻。
第一件是卡拉苏新老市场之争,当年,杨彩平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城市卡拉苏建批发市场做生意时,在当地还有一个老市场。那时,在老市场做生意的中国人,经常遭受本地商人打压,以及黑白两道的压榨,工作生活的环境其实是非常恶劣的。而当时,杨彩平自己与当地关系已经比较稳固,在她新市场从商的侨商,都会被保护。只要杨彩平不理会来自老市场侨商的求助,这些原本在老市场的中国商人自然就会到她的批发市场。但杨彩平没有选择这条路,她还是出去帮中国人维护权益。那一段时间,她几乎每天都在为老市场的中国商人维权,让他们能够在吉尔吉斯斯坦不受欺辱,安心做生意。
南方华商商会处理连续入室抢劫案件
而给所有侨商争取到安稳的同时,给杨彩平自身带来的是新市场开局的萧条和亏损。当时她的朋友们也想不通,也劝她不要出去帮忙,老市场的中国商人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就自然会进入新市场做生意。但杨彩平不需要他们因受外力压迫来到新市场,她不希望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杨彩平当时回复她朋友:“我宁可不做这个市场,也不想看着中国人在异国他乡受打压”,这就是杨彩平自己不一样的一面,跟利益没有任何瓜葛。
关于这件事,曾经在奥什南部地区做生意的那批人,基本上都知道这整件事的过程。直至今日,还有南部的同事和老领导跟杨彩平说起:“杨姐,你不该走这条路啊,你的侨务工作做得太极致了,你自己的市场是被你自己搞坏的,当年不去帮忙,他们就会到你的市场,你的市场一定会很红火的。”但还是那句话,她对当年的选择无怨无悔,这是杨彩平内心真实的想法。
南方商会援助奥什地震灾区
第二件重大事情是状告吉国所有部门的税务官司,这一场官司发生在巴基耶夫总统时代,是杨彩平以个人名义跟吉尔吉斯斯坦所有政府部门的一场官司。为了所有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地区的侨胞争取合法的税务权利。最后官司的胜利,给所有在吉南部地区的侨胞,减少了90%的附加税,但对于杨彩平个人而言,她输掉了整个总统家族的合作和支持。可以说,经此一役,她的生意受到极大影响,开始走向了下坡路。关于这件事,杨彩平从来没有向大众诉说过中间的心酸和泪水。
那时候,吉尔吉斯斯坦卡拉苏市场的税务警察以各种不正当的理由变相查华商的税务问题,想以此敲诈华商。在吉国首都比什凯克市场,每位侨商的国税是以摊位为单位收取国税11500索姆,社会基金也是按摊位为单位收取500索姆。而在南方的卡拉苏市场,国税则是以华人华商个人为单位收取14500索姆,社会基金也是以个人为单位收取4350索姆。对卡拉苏老市场的华商来说这无疑是个非常沉重的负担,本来每个摊位14500索姆,因为当时生意特别好,基本上每个摊位都有中国帮工,有的摊位甚至有10多个,后来这个税务变成1个人14500,这就变成了很沉重的负担。而且当地收税人员还经常不开具国税发票,又变相地联合其他部门对华人华商敲诈勒索。
于是,杨彩平再一次选择了“助侨护侨”。她把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地区除了移民局,所有部门都告上了法庭。面对这么大的一场官司,她自己非常清楚,只有亲自出面才能办到,因为当时杨彩平跟总统家族关系特别好,她是唯一被邀请去参加总统新年家宴的外国人。所以她出面,黑白两道总还有一份情面在。但与此同时,杨彩平也很明白,她要起诉的都是总统家族的“皇亲国戚”,也可以说是她当地关系的中流砥柱,更是生意的“合作伙伴”,她的起诉相当于是断了他们的财路和仕途,无论这场官司输赢与否,都将没有回头路了。那天,杨彩平坐在市政府办公室,雇佣他们的市政人员和翻译,写诉状,除了移民局,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地区的每一个部门她都起诉了。之后的数月杨彩平不断收到恐吓,甚至是死亡威胁。这中间的曲折实在太多,政府当局从一开始的声色凌厉,到后来的软硬皆施。这个过程杨彩平永生难忘,每天以泪洗面地坚持把官司打下来。最后,历经数月时间,终于打赢了这场官司,税收统一按照摊位为单位收取,由杨彩平所在的商会高层,统一征收,并上交给吉国税务部门。这种权益后来被华商享受了数年,直到吉国政府税务政策发生改变。如此完美的结果,对杨彩平个人而言,是自己亲手把自己的人脉全部断送,但她到现在也还是不后悔。
亲自带领自己的安保人员去战区接回同胞
第三件重大事件是进行撤侨。这是杨彩平侨务生涯中,一件极平常的大事情。“大”的意思,一是因为撤侨本身属于两国间的外交事件,是祖国的强大,才使得当年撤侨如此成功;二是因为暴乱给所有人的境遇是面临生死的考验,这是一场生死营救。但为什么说“平常”呢,杨彩平认为在这样的突发事件中,在这个生死关头,作为一个中国人,每一位心怀正义的平凡人,只要自己有能力,都会站出来,互帮互助。中华民族历经磨难,正是血脉里有这样的传承,才得以延续复兴至今。面对暴乱,无论是去动乱地区救助侨胞,还是协助国家和大使馆撤侨,对杨彩平来说,这就是责无旁贷的使命,这就是她骨子里面的东西。
2010.6.10 奥什地区暴乱,所有同胞到达撤侨机场,目送同胞回国,自己留守吉国做善后工作
当最后一班撤侨飞机回国时,所有人都联系杨彩平让她回国。但是当时她所在的城市已经是一座空城,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已经撤离,如果她走了,那这里数百亿的财产,必然会被一抢而空。于是杨彩平回复他们:“我无法回国,如果我这个时候为了自己的名利,回国去接受各大主流媒体的采访和宣传,而放弃吉国这么多侨胞的财产,那不是我杨彩平做的事。我在撤侨救助侨胞的时候,从来就没有想过要被大家所知晓,我只是做我认为必须要做的事,而留在吉国继续守护侨胞的财产,远比我个人的利益更重要。”在杨彩平心里,她从来没有把名利看得有多重要,她认为名利高不过人格、高不过尊严,更高不过家国天下。
第四件重大事情是自费公益培养政府官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增长,杨彩平个人在吉尔吉斯的事业也逐渐趋于稳定。为了改变吉尔吉斯斯坦人民对华侨华人的偏见,杨彩平组织南方华商商会的骨干一起,将华侨华人的公益范围和程度做大做深。每年都定点向当地孤儿院、养老院、学校、医院以及贫困家庭进行援助。虽然杨彩平相信通过做公益来融入吉国,能够逐渐得到认可。但她也知道仅仅只靠做公益,还是远远不够的。当时她就想,华人们还需要在政府层面,有能为中国人发声助力的人。于是,杨彩平开始有意识地着重培养国家干部,让他们为中国人说话。2005年以后,每一届新政府上台,杨彩平都有选择性地培养年轻的政府官员,帮助他们参政议政,同时也为保护华人在吉侨胞的权益出力。此外,为了解决华人在吉侨胞移民方面的问题,杨彩平特别扶持了移民局长,后面他做到了代理议长的位置;同时她还培养了2任总统的左右手,通过他们,华人们才真正算是融入了当地的社会,以至于后来“华助中心”交到杨彩平手上,她可以完美地履行“帮扶、融入、关爱”的理念,都是前面这近20年的努力和基础在铺垫。
向当地贫困家庭,敬老院,孤儿院捐赠物资
第五件重大事情是守护生命的返程,2016年10月,奥什大唐江苏籍女华商遇害。那一天,杨彩平刚好从国外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她接到两个电话,第一个是南方华商商会的副会长打过来的,告知了她有案件发生,并且吉国警察把被害人的中国帮工逮捕了,并直接宣布这位才27岁的中国帮工是杀人凶手。第二个电话是被害人家属打过来的,跟她说了一句话:“杨会长,人命关天,你快点回来!”杨彩平预感这件事情疑点重重,很有冤案的痕迹,她让当事人第一时间汇报大使馆和总领馆。而杨彩平也即刻预定了出国的机票。年少的小儿子满心欢喜迎妈妈回家,结果发现妈妈已经订好了第二天出国的机票,非常不解地问杨彩平:“妈妈,我真想不清楚,你刚刚回来,整个晚上都在打电话,第二天又要走了。”
杨彩平回答他:“妈妈这是在救人,在国外有一个中国人被人杀害了,警察又把另一个中国人抓走了,说他是凶手。很有可能真正的凶手,仍在逍遥法外,而被抓的那个中国人才27岁,如果妈妈不去救他,他就得在外国做一辈子牢。妈妈必须要出去救他,还要找出真正的凶手。这是2条生命,一条生命已经逝去,我们要给她讨回公道,另一条年轻的生命,我们要为他洗去冤屈。”
杨彩平后排中和吉尔吉斯斯坦儿童在一起
于是,杨彩平一边联系南方华商商会的骨干,组织安排人员慰问家属并帮助处理各种善后事宜,并在卡拉苏市场组织捐款活动,所募到的善款全部捐给家属。另一方面,她在赶回吉尔吉斯斯坦奥什的途中,联系了吉国南部地区的议员和所属辖区的警察局长,要求他们此案件必须重新侦察,并且保障这个才27 岁的中国帮工的人身安全。第三天,杨彩平到达奥什,和警察局长见面。她参与到案件本身,和南方华商商会协助并督促警察局捉拿真正的罪犯,力求还27岁的华人“嫌犯”清白,也给遇害者家属一个交代。最后,历时2个多月在比什凯克大使馆和大使馆经商参处以及奥什总领馆的全力支持和指导下,和南方华商商会常务副会长李香坤、马月娣、于明等人的努力下,最终为这位华侨帮工洗清了冤屈,得以回国。
团结同胞 维护和平
现在比什凯克华助中心和吉尔吉斯斯坦新疆商会的联系密切,杨彩平个人也与爱国的维族同胞们私交甚好。她融入维族同胞的圈子,是有原因的,那得从1997年在新疆说起。那年,杨彩平亲眼见证了新疆的暴力恐怖事件,随后的几年还发生了太多次类似事件。从1997年起,她就始终在关注新疆问题,也为国家着急。因为杨彩平做生意的第一站就是新疆,当初在伊犁做生意,她有很多维族朋友,那时候她住在维族朋友家里工作生活,对他们有了比较多的了解,所以杨彩平认为对于维族同胞,更要从文化差异和沟通上入手,去找对策和方法,去解开这个历史形成的问题。
到国外之后,杨彩平了解到维吾尔族同胞在吉尔吉斯斯坦是一个很大的群体,而且地位非常特殊,游离在吉国和其他各种力量之间,这中间的不稳定性,以及由这种不稳定性而可能形成的对我国周边环境的持久影响,不去深入思考的人会木然无知,但是,对于杨彩平这个在新疆伊犁亲眼见过暴力事件的人来说,这一切都历历在目,所以她一直在思考新疆问题,同时,带着这方面的思考,在吉尔吉斯也看到更多的问题,能感受到处理好维吾尔族侨胞问题的迫切性,也为此而常常焦虑。
当年在撤侨的时候,杨彩平第一时间是让维族同胞先上车撤离。她要让维族同胞知道祖国对他们的关怀和重视。当时很多人不理解,问她:“杨姐,为什么每次都要让他们先上车。”杨彩平只能说他们语言不通,怕会落下他们,其实从伊犁事件后,她就明白,关于维族问题一定要谨慎对待,稍有不慎就会坏大事的。
团结维吾尔族同胞
华助中心之后,侨务工作更加繁重,自然更少不了对维族同胞的关注和沟通。杨彩平为了走进他们,经过充分的了解,她和一位在吉国办学的爱国维族同胞西艾力结识,开始融入维族侨胞群体。一开始他们也非常抵触杨彩平,不信任她,后面他们看到杨彩平确实是在实实在在的为侨胞们争取合法权益,在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后,这才得到彼此初步的认可。
杨彩平经历过新疆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也感受到了境外民族问题往往伴随着国际问题的复杂性。因此,我从一开始就抱着不希望再发生暴力事件的愿望,拓展侨务工作服务对象,关注少数民族侨胞,到后来,逐步更加深入地走入维吾尔侨胞群体,杨彩平就更加明白国家的不容易,也才深刻体会到作为侨领身上所承载的历史重任。杨彩平主动走进维族侨胞,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他们,也让他们更多的了解其他民族的人。因为杨彩平深刻感受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维族同胞,大多数人是热爱自己的国家的。她希望通过彼此的努力,先让一小部分人去传递和影响另一部分人,然后变成一个大集体,去影响更多的人,让民族团结真正做到实处。
同时,杨彩平也一直认为主动走进维族同胞,去倾听他们的诉求,逐步建立稳定深入的联系渠道,这样的方式是非常适合当下吉尔吉斯斯坦的侨情的,有了这样一种民间的渠道,对使领馆准确把握判断和及时处置境外涉疆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疫情影响下,在吉的维族侨胞陆续有多人因疫情去世,加上吉国对手持旅行证的维族同胞的不公正对待,以及他们自身对回国问题的担心,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曾经在一度在维族同胞群体里,酝酿着一股浓重的压抑和绝望的气氛。当时他们很多人都给中国的家人打了电话,备好了后事,杨彩平预感会有很大的问题出现,所以她赶紧跟他们沟通,让他们把自己内心真正的诉求写出来,直接转交给了大使。从杨彩平内心出发,她是希望把得到的第一手信息,无遗漏且真实地汇报给大使馆,让大家引起重视。进而维护祖国的和平与稳定发展。
投身侨会 无私奉献
关于侨务工作,杨彩平始终觉得冥冥之中是有注定的缘分在指引她。在她看来,当年组建南方华商商会时,自己对侨务工作还比较懵懂,全靠时任商务参赞刘传武先生的点拨和指导,才使南方华商商会应运而生。2015年,时任大使齐大愚先生委以重任,将比什凯克华助中心的牌匾授予杨彩平,挂牌在南方华商商会之上。一路走来,对使领馆给予的关心、指导和帮助,杨彩平铭记于心,恪守职责,对于两个侨团的定位和所肩负的任务,始终牢记在心。
在组建华助中心之初,杨彩平有两个选择。一是直接启用她南方华商商会的原班人马,这样最省心力可以直接运营;但是她考虑到国家创立华助中心的初衷,一定不是想多要一个好侨团这么简单而已,更是肩负着侨务工作继往开来,良性循环成长的重任,于是她选择了第二个方案,面向整个吉尔吉斯斯坦,南北共同启用新人,培养全新的优秀侨领。
在杨彩平向吉尔吉斯斯坦所有青年侨俊发出参与华助建设的邀请后,收到了大量的面试信息。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面试和选择后,定下了华助中心核心的8大部门,这几任年轻的部长,从2015年,直到今天都没有换过。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共同参与下,比什凯克华助中心也越做越好,2019年荣获“华社之光”,成为全世界侨团的学习榜样。面对这样的殊荣,杨彩平谦虚地说:“华助中心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主要依靠的是大使馆的正确指导,是华助中心所有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是南方华商商会领导们的大力支持,绝非我个人凭借一己之力所能完成,更不能把华助中心的成功记在我杨彩平一个人的功劳簿上。”
2019 年时逢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大庆,庆国庆 - 迎中秋大型活动
对于杨彩平而言,华助中心是国家的一项涉侨政策,华助中心是有着很强的组织性、规范性、公益性和协调性,是广大在吉华侨华人共有、共享 、共建的开放性正规社会组织。绝非一人或几个人说了算,弄虚作假、有名无实,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期目标的“挂名组织”。华助中心的部长、秘书长,大多都是其他侨团的骨干,甚至是会长级别的人物。华助中心从来不是一个排他的组织,是兼容并蓄的团体,大唐商会的会长是华助中心的秘书长,中海商会的现任代理会长是华助中心的副主任,秦商商会里最得力的会长助理,是华助中心的部长,还有很多精英都是一人多职的状态在为侨胞们服务,还有南部华助中心和吉尔吉斯斯坦南方商会以及新疆商会的高层都是华助中心团队的领导。
按照杨彩平的想法,华助中心不应仅仅作为一个侨团存在,而是应该成为超越各个侨团,能够统筹、协调和团结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各个侨团,结束长久以来侨团各占山头,甚至互相拆台掣肘的局面,能够真正成为使馆左膀右臂,协助使馆协调民间事务的民间公益组织。正是基于这个定位,吸收各个侨团的精英为侨胞服务。国家对海外侨胞的期待和愿景,也将在这一批新兴侨领身上发光大,不断把侨务工作推向更高的台阶。同时,杨彩平更希望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华助中心的工作理念和规范可以成为全世界侨务工作的标杆,这是她最想为祖国做到的事情。
祖国有难,杨彩平会长在吉侨胞齐聚捐助国内
牵念祖国 共抗疫情
2020年初祖国疫情爆发,牵动着国外侨胞的心。华助中心在第一时间在吉国购买抗疫物资,并筹集80多万元人民币通过使馆捐赠给湖北慈善总会,表达了所有在吉侨胞的爱国之情。此后随着吉国疫情的爆发,比什凯克华助中心再次号召所有在吉侨胞捐款,一共为吉尔吉斯斯坦捐赠价值300万索姆的防疫物资和扶贫物资,定向援助3家防疫医院和1100户贫困家庭,得到了吉国政府和民间的大力赞扬和媒体传播;之后比什凯克华助中心又数次向吉国捐赠防疫物资以及医疗设备等,在吉国反响极大。
比什凯克华助中心坚持开通24小时热线,帮助困难侨胞、留学生、旅客。2020年2月4日以来,陆续有中国同胞从国内回到吉尔吉斯斯坦,被吉国政府强制集中隔离。但吉国隔离区环境未达到隔离标准,条件恶劣,很可能造成交叉感染。在杜大使和使馆外交官们几个昼夜的沟通努力下,最终吉国卫生部同意中国人只集中隔离3天,之后居家隔离。随着入境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吉国的隔离政策又发生了变化,要求必须强制在隔离区集中隔离14天,最多的时候,有数百位同胞被一起隔离在吉国隔离区,在大使馆的努力沟通下,华助中心与隔离区达成协议,每周两次,组织运送生活物资和食品。杨彩平总是带头去送,好几次都是在雨雪天等到凌晨,才将物资送到同胞手上。在大使馆和华助中心共同努力和坚持下,历时39天,在吉尔吉斯隔离区的630位入境同胞都平安渡过隔离期,无一人被感染或被欺辱。整个过程中充满了压力和心酸,但杨彩平和华助中心的同事们一直在坚守。因为他们知道,这种困难时刻在海外为同胞做好服务,就是在为祖国分忧。
维吾尔族同胞积极捐助国内疫情
华助中心形成的抗疫自救经验得到吉国相关部委、国会的高度关注和赞扬,他们也希望华助中心的服务延伸到吉国社会。为此,华助中心筹集资金从中国购买了多批次的抗疫物资,赠送当地医院、警察等,包括总统家乡的医院。官方还派出部长、国会议员出席捐赠,国家电视台多次报导捐赠。杨彩平也借此机会宣传中国侨务政策:遵纪守法,融入社会,为当地社会发展作贡献,与人民友好相处。议长、部长们对中国政府鼓励侨胞自办华助中心,自我服务,促进与当地人民的友谊十分赞赏,多次提出疫情结束后,邀请中国侨务部门领导访吉,交流。
随着疫情在吉国扩散,在侨胞中宣传科学防疫,健康生活成为常态。杨彩平深知侨胞内心的恐惧,吉国医疗资源有限,语言不通。7月突发一批侨胞由于开工,感染疫症,医院病房已满,无法收治,侨界瞬间恐慌,无论是大使馆还是普通侨民,都面临了巨大的危险,承受着令人窒息的压力。在大使馆的领导下,比什凯克华助中心一边安抚患病的侨胞,一边认真研究侨情,24小时向大使馆汇报侨情,并向祖国求援,最后在中国侨联、浙江侨联侨办的帮助下,在两天时间内,就与浙江温州国际医院建立网上问诊,医生病患一对一热线,同时举办二次视频防、抗、治疫讲座,大大缓解了侨胞的心里压力,稳定了侨心。
疫情期间发生了许多事情,一位患有妄想症的中国籍女性来吉国寻找她所谓的男朋友,华助中心对此进行帮扶。杨彩平在这期间无故被踹,遭遇辱骂,她都忍受了这一切。在她心里一切以平安保全同胞人身安全为第一要务,最终将该名女子平安送返回国。随着疫情在全世界的蔓延,“比什凯克华助中心”的同事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留学生群体、老华侨、孔子学院还有少数民族同胞。发放防疫物资,并对他们进行关怀。6月15日,比什凯克华助中心特意看望疫情期间在监狱的同胞为他送去防疫物资和日用品。这位侨胞因为和吉国本地人发生纠纷,而被关进监狱审查,在几个月前比什凯克华助中心便接到当事侨胞的求助。因为疫情封城的影响,法院无法开庭审理,这位侨胞便一直待在看守所中。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经过多次与监狱方面沟通后杨彩平携中心骨干为受困同胞准备了口罩、粽子、鸡蛋等日用必需品来到比什凯克市中心看守所,慰问看望受困侨胞。9月9日晚上10点半,杨彩平接到位于坎特的华侨乔女士求助,她与邻居因纠纷而被当地邻居入室殴打,请求华助中心第二天协助报警。杨彩平立即报案并协助调查,一直到10号凌晨才结束,此案件仍在关注中。2021年2月4日,受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邀请,杨彩平做客吉民大孔院名人讲坛,讲述华助中心的故事。
时至今日,比什凯克华助中心的工作仍在继续,比什凯克华助中心的求助电话从开办之初,就是24小时开通,华助有承诺,便有担当。在疫情严重时,华助中心的主要骨干几乎是晚上无法休息的,晚上要安抚重症病人的情绪,有时候要陪聊到凌晨2点,然后天亮了又要开始新一天的工作。记得当时一位重症患者急需一种当地急救的药,华助中心找遍比什凯克所有药店,到凌晨12点多才找到。一路走来,华助中心的骨干在帮助抗疫的过程中,充满着泪水和汗水,这期间,不光每天要维护从7月份开始至今的一对一远程医疗服务,还有太多的日常的求助,不绝于耳,却也不必赘述。帮扶、融入、关爱,本就是华助中心的宗旨,杨彩平相信在强大祖国的光环下,在大使馆的关怀下,在吉华侨华人,一定可以跨过千难万险,见到风雨之后的彩虹,华助中心的工作也一直在继续。
宠辱不惊 爱国如初
时光荏苒,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在吉尔吉斯一路走来,杨彩平最自豪的是自己所做的侨务工作能够被在吉华侨华人尊重、推崇和被国家和大使馆认可。一路走来,并不孤单,因为无论何时,无论多么困难,她身边总有一群热爱祖国、关心同胞、热衷公益、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华侨华人兄弟姐妹。他们的支持和鼓励,给了杨彩平继续走下去的无穷动力。
世界不断变化,每个人都在成长。当初“凭什么欺辱我们中国人,也不让中国人自己欺辱自己的同胞”的信念和“绝不给中国人丢脸”的原则,杨彩平至今没忘,这是她坚持为侨务事业不断努力付出的初心和使命。纵使岁月流转,初心永远不变。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腔爱国热血,杨彩平谱写了她非比寻常的传奇人生。二十年如一日奉献着自己的全部,如灯塔般照亮华人华侨们前行的路途。杨彩平女士身上的诸多品质,值得后来者不断学习,并为之共同奋斗!
庆祝建党 100 周年,华助中心的骨干与优秀企业代表合影
大家都爱看
-
北京市浩天信和(青岛)律师事务所组织学习六中...
中国新闻在线11月12日青岛电(特约记者 修江敏)11月12日,北京市浩天信和(青岛)律师事务所党支部组织党员、律师学习党...更多
2021-11-12 16:45:26
-
青岛市律师行业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新闻在线11月12日青岛电(特约记者 修江敏)11月12日,市律协秘书处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更多
2021-11-12 16:36:40
-
青岛平度仁兆镇秋胡萝卜丰收成为老百姓致富的“...
中国新闻在线11月12日青岛电(记者 肖文美 通讯员 崔汝平)立冬刚过秋季胡萝卜陆续成熟上市,在青岛平度市仁兆镇,5000亩...更多
2021-11-12 09:11:04
-
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华助中心主任 杨彩平
半生风华谱写传奇 一腔热血回报祖国——记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华助中心主任 杨彩平 吉尔吉斯斯坦位于欧亚大陆腹心地带,...更多
2021-11-11 17:12:13
-
意大利艾米利亚华商联合会会长 杨二伟
主动作为显担当 彰显拳拳爱国情 ---记意大利艾米利亚华商联合会会长 杨二伟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更多
2021-11-11 09:23:41
-
学校体育显特色 校园足球促发展
学校体育显特色 校园足球促发展——怀仁市峪宏中学校园足球特色文化发展纪实 中国新闻在线网 山西讯(晋鹿)校园足球...更多
2021-11-10 21:04:52
-
纽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秘书长 耿行
赤诚初心胜朝阳 桥架中美做栋梁——记纽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秘书长 耿行 纽约位于北美洲,北大西洋西岸,地处美国东...更多
2021-11-09 16:50:05
-
怀仁中医院与湖南医药学院中医技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本报讯:尹秀春传承中医文化,发扬中医精粹,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中医药诊疗技术,2021年11月2日,怀仁中医院与湖南医药学校关...更多
2021-11-08 21:20:49
-
陈凤玲:第22个记者节,我仍在路上
陈主编、资深媒体人这些称呼的背后是我这些年步履不停的收获与成绩,今天,与广大新闻工作者一起迎来了第22个记者节,深感荣...更多
2021-11-08 13:27:21